成语拼音:jiā lún jī suǐ
成语解释:见“氵夹髓沦肌”。
成语出处:巴金《秋》:“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,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感受影响很深
繁体字形:浹淪肌髓
英文翻译:Jiaren pulp
浃:湿透:汗流浃背。
沦:1.沉没:沉沦。沦于海底。2.没落;陷入(不利的境地):沦落。沦陷。沦为奴隶。
肌:肌肉,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。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而成。分横纹肌、平滑肌和心肌三种。
髓:1.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:骨髓。敲骨吸髓。2.像髓的东西:脑髓。石髓。3.事物的精华部分:精髓。神髓。4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。
“浃沦肌髓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对人产生的深刻影响,就像水流渗透到皮肤、浸润到骨髓一般彻底。比如当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时,你可能会说:“这本书的价值观真是浃沦肌髓,读完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了。”这样的用法既生动又贴切。
问:这个成语为什么适合描述深刻影响?答:它通过"肌髓"这种人体最深层的组织作比喻,比普通词汇更能传递出影响的渗透性和持久性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,最终让土地完全吸收水分那样,真正深入的影响往往需要时间沉淀。
记得初学钢琴时,老师总说“要让乐感浃沦肌髓”。当时觉得夸张,直到有次演出忘谱,手指却凭着肌肉记忆自然流动,才明白长期练习确实能让技能融入身体本能。这种切身体验让我更理解成语背后的智慧。
在家庭教育场景中同样适用。邻居家的孩子从小跟着奶奶学剪纸,如今虽在外地工作,但过年时他剪的窗花依然带着老人传授的独特技法。这种代际传承的文化印记,正是“浃沦肌髓”的鲜活例证。
问:现代快节奏生活会影响这种深层浸润吗?答:确实存在挑战。短视频的即时刺激、信息的碎片化传播,容易让人停留在浅层认知。但就像品茶需要静心,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仍需要时间沉淀。最近在公园观察到的现象很有趣:虽然年轻人都用手机拍照,但当他们亲手触摸百年银杏的树干时,那种粗糙的触感带来的震撼,依然能让人瞬间与自然产生深度连接。
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:我们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,又在潜意识里追寻着更深层的体验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手工制品、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反而更显珍贵——它们承载着机器无法复制的温度与深度,这种差异化的价值,恰好印证了“浃沦肌髓”在新时代的生命力。
下次遇到特别打动你的事物时,不妨留意自己的感受变化。可能是某首歌的旋律,可能是老城区的砖瓦纹理,当它们开始影响你的行为选择或审美取向时,你就正在经历着成语所描述的奇妙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