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 jǐ qiàng qiàng
成语解释:济济:庄严恭敬的样子;跄跄:走路符合礼节。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
成语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朝庭之美,济济跄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队列整齐有礼节
繁体字形:濟濟蹌蹌
英文翻译:To help others stumble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跄:[qiàng]〔踉(liàng)跄〕走路不稳:他跄了一下,险些跌倒。。[qiāng]1.〔跄跄〕形容行走合乎礼节。2.(蹌)
跄:[qiàng]〔踉(liàng)跄〕走路不稳:他跄了一下,险些跌倒。。[qiāng]1.〔跄跄〕形容行走合乎礼节。2.(蹌)
“济济跄跄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比如公司年会时,各部门员工穿着统一制服,排成整齐的队列走向会场,这个时候就能用“大厅里济济跄跄站满了人,等待着颁奖典礼开始”。
这个成语到底什么意思?“济济”指人多的样子,“跄跄”形容步态从容,组合起来就是形容人群聚集但井然有序的状态。要注意和“人山人海”的区别,后者单纯强调人多,而“济济跄跄”更突出队列的整齐感。
容易用错吗?有次看到网友写“地铁站济济跄跄挤满了人”,这就闹笑话了。这个成语不适合用在混乱拥挤的场景,更适合描述像学校运动会开幕式、剧院观众有序入场这类场合。
现代生活还有使用场景吗?现在企业团建时经常能看到:穿着文化衫的年轻人们济济跄跄列队参加拓展训练,这种既有朝气又保持纪律的画面,用这个成语特别合适。我个人觉得,在强调团队协作的职场环境中,这个词反而比古代更有生命力。
发音要注意什么?很多南方朋友会把“跄”读成第四声,其实正确读音是第一声(qiāng)。记得有次在读书会上,主持人把“济济跄跄”念成了“jǐ jǐ qiàng qiàng”,台下老教授立即笑着纠正,这个插曲反而让大家牢牢记住了正确发音。
观察街头的奶茶店开业现场,虽然队伍排得老长,但要说“济济跄跄”可能不太贴切。但如果是在故宫博物院,游客们跟着讲解员排成两列有序参观,红墙黄瓦间济济跄跄移动的队伍,倒是颇有古韵今风交融的趣味。
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?试着把“济济跄跄”和现代元素结合。比如描写电竞比赛现场:“舞台灯光下,参赛选手济济跄跄走向对战席,键盘鼠标的敲击声即将点燃整个赛场。”这种新旧词汇的碰撞,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有朋友问我,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文绉绉?其实关键看场合。在描述毕业典礼、学术论坛等正式场合时,这个词既能准确传达场面感,又不会过于生硬。下次写活动报道时,不妨替换掉千篇一律的“人头攒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