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 jǐ bīn bīn
成语解释:济济:庄严恭敬的样子;彬彬:文雅的样子。形容仪表庄重,举止文雅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,一个个峨冠博带,济济彬彬,列于两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有修养
繁体字形:濟濟彬彬
英文翻译:Jiji Binbin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彬:1.文雅的样子:彬有礼。文质彬。2.姓。
彬:1.文雅的样子:彬有礼。文质彬。2.姓。
“济济彬彬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某科技公司年会上,研发团队和设计部门坐满会议厅,有人专注讨论技术方案,有人耐心讲解设计思路,全场既有专业碰撞又不失礼貌。这时老板感叹:“咱们公司真是济济彬彬啊!”——这里既夸了团队人才济济,又暗赞大家相处得体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人才济济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彬彬”二字。比如大学图书馆里,学生们安静学习,偶尔低声交流学术问题,教授们走过时点头致意。这种既有知识厚度又保持修养的场景,用“济济彬彬”比单纯说“人才多”更传神,因为它强调了氛围的和谐感。
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这类场景。社区组织的读书会上,退休教师、程序员、家庭主妇围坐讨论《红楼梦》,观点交锋时没人打断对方发言,反而认真做笔记。这种多元群体既保持思想碰撞又互相尊重的状态,恰如成语描绘的画面。
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“济济彬彬”的环境。比如在线会议时,有人急着插话,有人默默关麦处理杂音,这些细节就像现代版的“彬彬有礼”。当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共存时,团队效率反而会提升——毕竟,谁不喜欢在既有实力又有温度的环境里工作呢?
最后留个思考:下次遇到同事争论方案时,试着先说“我理解你的角度”,再补充自己的观点。或许你会发现,“济济彬彬”不仅是形容词,更是种值得培养的相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