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é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é zhé zhī fù

成语解释:涸:水竭;干涸;辙:车轮的迹;鲋:鲫鱼。指干涸车辙里的鱼。比喻处于困境;急待救助的人。

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

繁体字形:涸轍之鮒

英文翻译:a fish trapped in a dry rut

涸辙之鲋的意思

涸:积水无存:干涸。枯涸。

辙:1.车轮压出的痕迹;车辙:覆辙。如出一辙。前头有车,后头有辙。2.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:上下辙。顺辙儿。戗(qiāng)辙儿。3.杂曲、戏曲、歌词所押的韵:十三辙。合辙。4.办法;主意(多用在“有、没”后面):想辙。你来得正好,我正没辙呢!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鲋:古书上指鲫鱼:涸辙之鲋。

成语评论

涸辙之鲋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干涸车辙里的小鱼”,比喻陷入绝境、急需帮助的人。比如同事小王突然被裁员,房贷和孩子的学费压得他喘不过气,这时候他就像一条涸辙之鲋,急需有人拉他一把。

为什么说“涸辙之鲋”特别强调紧迫性?想象一个场景:你在路边看到快被晒干的鱼,这时候递一杯水就能救命,但如果犹豫半天才行动,可能只剩鱼干了。就像朋友创业失败欠债,及时借他周转资金和拖延三个月再帮忙,结果会完全不同。

社区里的张阿姨最近摔伤了腿,独居的她连买菜都困难。邻居们轮流送饭、帮忙取药,这就是现代版“涸辙之鲋”的现实解法。有时候帮助不需要惊天动地,及时递出的拐杖比事后送鲜花更有温度。
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个人困境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某地突发洪水,断水断电的村庄就像困在车辙里的鱼群,这时救援队的及时抵达就是活命甘霖。危急时刻的集体援助,往往能改写整个社群的命运轨迹。

有人觉得“帮急不帮穷”是处世智慧,我倒觉得要看具体情况。就像遇到涸辙之鲋,给条活路比指责它“为什么游进车辙”更重要。现代社会谁都有可能突然陷入困境,保留善意周转空间,其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。

下次看到外卖小哥在暴雨中摔跤,别急着拍照发朋友圈。上前扶一把、递包纸巾,这些微小举动可能就是他当天遇到的唯一温暖。毕竟谁都不知道,明天的自己会不会也变成车辙里扑腾的那条鱼。

成语故事里的庄子最终没救那条鱼,但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。随身带瓶水,遇到干涸的小生命就浇一把;心里存点善意,碰到他人的困境就搭把手。这样的世界,车辙里挣扎的鱼会少很多,互相滋养的活水才会流动起来。

涸辙之鲋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二十天。
  2. 造句 内地雪灾十分严重,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,受断电断粮之苦,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。
  3. 造句 涸辙之鲋相煦以湿相濡以沫曷不若相忘于江湖。沧月 
  4. 造句 涸辙之鲋,相濡以沫,相煦以湿,曷若相忘于江湖。”。庄子 
  5. 造句 总说人心难料,可惜他们都愚笨,宁愿涸辙之鲋,也不肯相忘江湖。玄默 
  6. 造句 我们在半梦半醒里完成了这个相濡以沫的吻,然后像涸辙之鲋一样躺在一起。只能让自己昏睡,只有这样才能停止我的思考,不占据我的感官,用全部的意识感觉他。橘鱼月 
  7. 造句 常乐天已经是涸辙之鲋,鼎中之鱼。
  8. 造句 涸辙之鲋,相煦以湿,不若相忘于江湖。
  9. 造句 不敢,施主是朝廷一品大员,别看眼下似乎是涸辙之鲋,不久就可河清海晏。
  10. 造句 涸辙之鲋的故事他是听说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