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é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é zhé zhī yú

成语解释:涸:水涸,干涸;辙:车轮的痕迹。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。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
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告贷》:“惊心草木皆兵,举目椿萱何在,累累如丧家之犬,圉圉似涸辙之鱼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

繁体字形:涸辙之鱼

英文翻译:a person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

涸辙之鱼的意思

涸:积水无存:干涸。枯涸。

辙:1.车轮压出的痕迹;车辙:覆辙。如出一辙。前头有车,后头有辙。2.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:上下辙。顺辙儿。戗(qiāng)辙儿。3.杂曲、戏曲、歌词所押的韵:十三辙。合辙。4.办法;主意(多用在“有、没”后面):想辙。你来得正好,我正没辙呢!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鱼: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生活在水中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。大部分可供食用。2.(Yú)姓。

成语评论

你听过"涸辙之鱼"这个成语吗?它就像暴雨过后路边的小水坑里扑腾的鱼,眼看着水洼越来越小,却找不到逃生之路。这个画面感十足的说法,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。比如当疫情突袭时,街角那家坚持了十年的早餐店,老板守着最后半袋面粉发愁的样子,不就是现代版的涸辙之鱼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"山穷水尽"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"涸辙之鱼"自带转机属性。就像去年台风天,我亲眼看见小区物业在车库积水前抢修好排水泵——那些差点泡水的汽车就像困在车辙里的鱼,在最后一刻等到了及时雨。这提醒我们,看似绝境时更要保持希望。

现代生活中,这个概念早就不局限在物理空间的困境。记得刚毕业时,室友因为房东突然卖房,抱着行李箱在街头打电话找房的场景。当时我们几个朋友连夜帮他找到过渡住所,这不正是用新瓶装旧酒,演绎着当代互助版的涸辙之救吗?困境中的援手,往往比顺境时的锦上添花更珍贵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说"躺平",我倒觉得更像是新时代的涸辙之鱼在积蓄力量。就像去年认识的设计师小林,被公司裁员后在家接单三个月,反而开拓了自由职业新路径。有时候暂时的困境就像退潮后的礁石,等潮水再来时,反而成了坚实的立足点。

下次看到路边干涸的积水坑,不妨多留意两眼。那些转瞬即逝的困境里,往往藏着最生动的人生启示。毕竟在这个快速流动的时代,今天的涸辙之鱼,也许明天就能游进星辰大海。

涸辙之鱼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们正处于涸辙之鱼的坏境里,没想到他不但见死不救,而且还把我们最后一丝希望给弄没了。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。
  2. 造句 她在废墟中,艰难地等待着,就像涸辙之鱼。
  3. 造句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,救危如救密罗之雀。
  4. 造句 他考试没带尺子,急得大哭,突然有人借给他一把尺子,他笑了,就像涸辙之鱼得到一点水一样。
  5. 造句 这条快要被人吃掉的小鱼,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极力扭动身子,不过这举措不过是涸辙之鱼的临死挣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