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 rù xiǎn chū
成语解释:见“深入浅出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俞樾《湖楼笔谈》六:“盖诗人用意之妙,在乎深入显出。入之不深,则有浅易之病;出之不显,则有艰涩之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讲话或文章
繁体字形:深入顯出
英文翻译:explain profound theories in simple language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显:1.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;明显:显而易见。药刚吃了一剂,效果还不很显。2.表现;露出:各显其能。大显身手。3.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:显达。显赫。4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,但很多人觉得它们像蒙着面纱的古人,难以亲近。比如"亡羊补牢",字面意思似乎是丢了羊去修羊圈,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?其实这个成语在职场中很常见:当项目因流程漏洞导致延期,及时优化流程避免更大损失,正是"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"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会问:"水到渠成"和"守株待兔"都讲等待,区别在哪?前者强调积累后的自然结果,比如持续学习三年外语,突然获得海外工作机会;后者则讽刺被动等待,就像天天买彩票却不工作的人。关键在于是否在行动中等待机遇。
笔者曾误用"三人成虎"劝朋友别轻信谣言,后来发现这个成语更强调重复传播的力量。就像公司里某同事请假三天,经过多人传话竟变成"即将离职",这种信息变异过程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。建议年轻人遇到传言时,不妨做次"信息溯源"。
或许你会疑惑:古人创造这些成语时,能预见今天的应用场景吗?实际上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之所以流传千年,正因其内核契合人性本质。最近看到创业者用"破釜沉舟"形容all in新产品,这与项羽当年的决绝何其相似。传统智慧的新演绎,反而让成语更显生命力。
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,成语就像浓缩咖啡,需要细细品味。下次听到"画龙点睛",不妨观察设计师给产品加的那道关键曲线;遇到"塞翁失马",想想那次看似失败的面试如何带来更好机遇。语言是镜子,照见古今相通的生活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