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rú shuǐ,míng rú jìng
成语解释:形容为官清廉,做事公正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在河南的时候,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,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,是一个清如水,明如镜的好官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清如水,明如鏡
英文翻译:Clear as water, clear as mirror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镜:1.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:镜子(亦指“眼镜”)。镜台。镜匣。镜奁。铜镜。穿衣镜。2.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,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:镜头。镜片。眼镜。胃镜。凸镜。凹镜。三棱镜。望远镜。显微镜。3.监察,借鉴:镜戒。4.照耀:“荣镜宇宙”。
“清如水,明如镜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?举个例子,老张处理村里纠纷时从不偏袒任何一方,大伙都说他办事“清如水”;而他解释政策时条理清晰、毫无隐瞒,又让人感叹他心思“明如镜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,这成语只能用来夸人吗?当然不是!比如你看到山涧里一眼能望到底的溪水,脱口而出“这水清得跟镜子似的”,其实已经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这个成语的意境了。
为什么要用“水”和“镜”作比喻?我琢磨着,水的清澈代表纯粹无杂质,镜子的明亮象征毫无隐藏。就像小王把项目账目做得每笔开支都清清楚楚,同事开玩笑说:“你这报表,简直是水和镜子生的孩子。”
现实中真有人能做到这样吗?去年我们小区选业委会,退休教师李阿姨把候选人资料整理得明明白白,连物业合同里的模糊条款都逐条标注。这种较真劲儿,不就是活生生的“清如水,明如镜”吗?
我发现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格外珍贵。当遇到说话兜圈子的人,总想起老家门口那潭清可见底的池塘——人和人的交往,若能像那样直来直去,该省去多少猜疑?
不过要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。就像擦玻璃,得反复打磨才能透亮。上次帮邻居调解家庭矛盾,我特意把双方诉求列成表格对照着说,虽然费时费力,但最后大家都说“这么一说就透亮了”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不只是夸人的漂亮话。它更像面照妖镜,提醒我们在复杂世界里,保持内心的澄澈透亮。就像老茶客品茗,茶汤清亮才能尝出真味,人心透澈方可见世间百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