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rì yī shuǐ,wǔ rì yī shí
成语解释:比喻作画构思精密,不轻易下笔。
成语出处:唐·杜甫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:“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,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绘画
繁体字形:十日一水,五日一石
英文翻译:Ten days a water, five days a stone
十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五:1.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“十日一水,五日一石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?其实它出自杜甫的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,原本是形容画家创作时反复推敲、精益求精的态度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画一幅画要花这么长时间?”答案很简单:真正的艺术创作,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磨细节,就像雕刻家一刀一刀刻出纹理,作家一遍一遍修改段落,急不得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。比如你写一篇演讲稿,第一版可能只是堆砌观点,但反复修改后,你会发现逻辑更顺了,用词更准了,甚至能加入打动人心的故事。这时候就能体会到“十日一水”的意义——表面看是时间的消耗,实则是质量的提升。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,前九次失败的经验积累,才能换来第十次运行成功时的畅快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现在讲究效率,慢工出细活会不会过时?”这个问题问到了核心。效率固然重要,但有些事快不起来。比如制作陶瓷,釉料需要自然晾干;培育农作物,生长周期无法压缩。我曾在工作中急于完成方案,结果漏洞百出,后来学会预留修改时间,反而事半功倍。这或许就是成语的现代启示:快慢不是对立,而是节奏的选择。
再来看“五日一石”的智慧。石头的坚硬特质,恰好比喻创作中需要坚守的底线。比如设计师面对客户要求,既要灵活调整,也要守住专业原则。就像写小说时,可以修改情节结构,但人物的核心性格不能随便动摇。这种“柔中带刚”的平衡,正是长期实践才能掌握的技巧。
说到个人感受,我发现“慢创作”反而能激发灵感。去年学油画时,有幅风景画反复修改了一个月,过程中不断观察光线变化,意外发现了晨曦和夕阳的色彩差异,这种收获是速成练习无法比拟的。或许艺术和生活的真谛,就藏在那些看似“低效”的反复琢磨里。
如今短视频流行,三秒抓眼球的逻辑大行其道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能流传的内容,往往还是那些精心编排的故事、用心谱写的音乐。这就像吃快餐和品茶的区别:前者解决即时需求,后者滋养长久心境。“十日一水,五日一石”提醒我们:在追求速度的时代,依然要给深度思考留一席之地。
下次看到有人为作品反复修改时,不妨多些理解。那些被揉成团的草稿纸、画布上覆盖的颜料层,都是创作者与时间对话的痕迹。正如老木匠说的:“好家具不是做出来的,是养出来的。”这种匠人精神,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留给现代人最珍贵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