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pín guǎ yù
成语解释:清贫:贫寒。生活贫寒欲望很少
成语出处: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:“清贫寡欲,终日长蔬,虽有妻子,独处山舍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
繁体字形:清貧寡慾
英文翻译:Poverty and lust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贫:1.穷(跟“富”相对):贫农。贫民。贫苦。2.缺少;不足:贫血。3.用于僧道的自称:贫僧。贫道。4.姓。5.絮叨可厌:这个人嘴真贫。你老说那些话,听着怪贫的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欲:1.欲望:食欲。求知欲。2.想要;希望:欲言又止。从心所欲。3.需要:胆欲大而心欲细。4.将要:摇摇欲坠。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什么是“清贫寡欲”的真实模样?举个例子:老张退休后搬到乡下,家里只有木桌竹椅,三餐粗茶淡饭,却每天看书、种菜、逗野猫。邻居问他“不觉得太寒酸吗”,他摆摆手说:“心里宽敞,比什么都强。”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、专注于精神满足的状态,正是成语的最佳写照。
有人疑惑:“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和发展,清贫寡欲会不会太消极?”不妨看看程序员小林的例子。他拒绝996加班文化,用基础款手机,穿三年没换的帆布鞋,却把积蓄都花在开发公益App上。他说:“精简物欲才能腾出精力,做真正想做的事。”这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,反而让他在浮躁环境中保持了清醒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?观察刚毕业的租房青年们就能发现端倪。小美和室友合租老房子,二手家具拼凑的客厅里,她们用投影仪放电影,拿旧毛线织杯套,周末交换二手书。当消费主义不断鼓吹“买买买”时,越来越多人意识到:降低物欲不等于委屈自己,而是把注意力从“拥有什么”转向“成为什么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清贫寡欲并非要人完全放弃物质。就像画家老王说的:“我买颜料从不吝啬,但穿二十块的布鞋更舒服。”关键在于区分“需要”和“想要”——前者是生存基础,后者常常是外界强加的欲望。当我们在直播间抢购第10支口红时,或许该问问自己:这真的能带来快乐,还是转瞬即逝的刺激?
观察身边活得自在的人,往往都带着点“清贫寡欲”的智慧。他们像候鸟懂得迁徙般,主动避开物欲的暴风雪。这种选择不是妥协,而是清醒:当整个世界都在狂奔,懂得给生活做减法的人,反而能率先抵达属于自己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