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ī shēn fěn gǔ
成语解释:犹言粉身碎骨。
成语出处:唐·王勃《上百里昌言书》:“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,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灰身粉骨
英文翻译:Ashes and bones
灰:1.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:炉灰。烟灰。2.尘土:灰尘。3.特指石灰:抹灰。4.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。5.消沉失望:灰心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提到“灰身粉骨”,你会想到什么?是字面意思的“身体变成灰、骨头碎成粉”,还是背后隐藏的某种精神?先来看个例子:一位历史学家在纪录片中说道:“那些革命烈士甘愿灰身粉骨,只为后人能生活在和平年代。”这里的“灰身粉骨”显然不是描述物理状态,而是强调为理想全然奉献的决心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种程度的牺牲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?”其实成语的用法早已发生变化。比如公司年会上,总监用调侃的语气说:“这个项目差点让我灰身粉骨,好在最终数据超出预期。”这种用法弱化了悲壮感,反而凸显出幽默化的坚持精神。
更生活化的场景中,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分享道:“社区垃圾分类推行初期,我们真是灰身粉骨地挨家挨户解释。”这时成语又转化为形容投入大量精力的状态。有趣的是,当小学生造出“妈妈每天灰身粉骨地检查我的作业”这样的句子时,既保留了成语的核心意象,又赋予其温暖的家庭气息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其强大的适应性。它既可用于宏大叙事,也能融入日常对话,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把握语境中的分寸。就像调制咖啡时奶泡与浓缩液的比例,不同的搭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风味。
最后不妨思考:在快速变迁的时代,古老成语如何保持生命力?“灰身粉骨”的现代演绎或许给出了启示——当我们将传统表达与现实场景创造性结合,语言就能像不断分叉的树枝,始终焕发新的生机。试着用它来描述你最近遇到的某件需要全力投入的事情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