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ì shēn fěn gǔ
成语解释:身体粉碎。指死亡。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。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妙法莲华经讲经文》:“暂愿不为(违)于说者,碎身粉骨效驱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碎身粉骨
英文翻译:Broken bones
碎:1.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:碗摔碎了。2.使碎:碎石机。碎尸万段。3.零星;不完整:碎布。琐碎。4.絮烦;唠叨:嘴太碎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说到“碎身粉骨”,你会想到什么?是武侠小说里大侠的悲壮牺牲,还是历史故事中忠臣的舍命相护?这个成语字面上看似惨烈,但它传递的核心精神到底是什么?
举个例子:古时一位将军明知敌众我寡,仍对部下说:“即便碎身粉骨,也要守住城门!”这句话并非鼓励无意义的牺牲,而是强调责任大于生命的信念。就像现代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时,内心同样抱着“我必须这么做”的坚定,只是用更科学的方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
有人问:这种“不要命”的精神过时了吗?其实换个角度看,程序员为修复系统漏洞连续加班三天,父母为孩子升学耗尽积蓄,本质上都是“碎身粉骨”的现代演绎——不是真的要粉身碎骨,而是愿意为重要事物付出超常代价。
我曾在敦煌见过修复壁画的匠人,他们跪坐在脚手架上,用毛笔尖蘸着矿物颜料,一毫米一毫米填补脱落处。有位老师傅说:“这些壁画能多留十年,我少活两年都值。”这种近乎执着的守护,不正是文明传承中的“碎身粉骨”吗?
生活中最动人的,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坚持。凌晨四点扫街的环卫工,疫情期间穿行楼栋的志愿者,他们或许不会用成语表达自己,但那份“既然做了就要做好”的劲头,让这个词有了温暖的现实注脚。
下次听到“碎身粉骨”,不妨把它理解为对初心的极致坚守。就像老树把根深深扎进岩缝,看似伤痕累累的姿态里,藏着最顽强的生命力。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,只是随着时代换了更智慧的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