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én lín ér liè
成语解释:焚烧树木林,猎取禽兽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久打算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比喻只图眼前利益
繁体字形:焚林而獵
英文翻译:seek short-term interests
焚:烧:焚香。玩火自焚。忧心如焚。
林:1.成片的树木或竹子:森林。竹林。2.林业: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。3.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民族之林。碑林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猎:1.捕捉禽兽;打猎:狩猎。渔猎。猎人。猎户。猎狗。猎枪。2.搜寻;物色:猎奇。
“焚林而猎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举个例子来说,某地村民为了快速捕捉野兔,放火烧毁整片森林。结果兔子虽然被抓光了,但来年土地失去植被保护,洪水冲毁农田,村民反而颗粒无收。这种只顾眼前利益、不计后果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“焚林而猎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不能用更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?其实关键在于“急功近利”的心理。比如某公司为了季度财报好看,砍掉所有研发投入,表面利润暴涨,但三年后产品技术落后被市场淘汰。这就像烧掉森林捕猎——看似高效,实则断送未来。
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我曾在社区见过暖心案例:物业修剪树木时,坚持保留鸟窝所在的枝干,等幼鸟离巢才继续施工。这种兼顾效率与生态的智慧,正是对“焚林而猎”的最好反证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在目标与底线之间找平衡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东方哲学智慧。《淮南子》记载这个典故时,特意强调“不涸泽而渔”,与老子的“道法自然”遥相呼应。在我看来,这种跨越千年的警示,恰如给现代人的一剂清醒剂——当我们追求某个目标时,不妨多问自己:这个方法是否在破坏赖以生存的根基?
最后留个思考题:你最近遇到的哪些现象,其实暗含“焚林而猎”的逻辑?或许是从早到晚刷短视频消耗注意力,或许是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古迹。发现这些隐藏模式,就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