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 shān yuè lǐng
成语解释:越:过;岭:山岭。爬过高山,越过峻岭。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。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4回:“吓得邓艾弃甲丢盔,撇了坐下马,杂在步军之中,爬山越岭而逃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
繁体字形:爬山越嶺
英文翻译:Mountain climbing
爬:1.昆虫、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:蝎子爬进了墙缝。这孩子会爬了。2.抓着东西往上去;攀登:爬树。爬绳。爬山。墙上爬满了藤蔓。3.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(多指起床):他病得已经爬不起来了。在哪里跌倒,就在哪里爬起来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越:1.跨过(阻碍);跳过:越墙。翻山越岭。2.不按照一般的次序;超出(范围):越级。越权。3.(声音、情感)昂扬:激越。声音清越。4.抢夺:杀人越货。5.“越来越…”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:天气越来越热了。6.周朝国名,原来在今浙江东部,后来扩展到江苏、山东。7.指浙江东部。8.姓。
岭:1.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:一道岭。崇山峻岭。翻山越岭。2.高大的山脉:南岭。秦岭。大兴安岭。3.专指大庾岭等五岭:岭南。4.姓。
“爬山越岭”这个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。比如,有人会说:“创业就像爬山越岭,总会在某个转角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。”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爬山越岭”比喻?其实,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既包含体力上的辛劳(如“爬”和“越”),又隐含了目标导向的坚持(如“山”和“岭”),比单纯说“努力”更生动。
再举个例子:一位职场新人接到复杂的项目,熬夜加班后感叹:“这简直是爬山越岭,但做完才发现自己变强了。”这里藏着一个核心问题:为什么人们总把困难比作“山岭”?我的理解是,山岭的形态天然带有“阶段性”和“未知性”——翻过一座山,可能还有更高的岭,但每过一关,视野就会更开阔。这种递进式的成长,正是成语想传递的乐观态度。
有人可能会质疑:现代社会那么多便利工具,为什么还要用体力劳动做比喻?其实,越是科技发达的时代,“心理层面的翻山越岭”反而越普遍。比如学习新技能,初期就像在陡坡上挣扎,但掌握后就能“俯视”过去的自己。有趣的是,这种体验不分年龄——小学生解数学题和中老年学用智能手机,都能用“爬山越岭”来形容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值得品味的是它的“过程感”。现代人常追求“速成”,但真正的突破往往需要像登山者那样:走稳每一步,接受中途的喘息,甚至允许自己偶尔走岔路。就像现实中爬山时,你可能会为一片意外的野花驻足,而这种“非功利”的体验,恰恰是机械化努力无法替代的部分。
最后不妨思考:你最近一次“爬山越岭”是什么时候?当时觉得疲惫不堪的经历,现在回头看是否发现了隐藏的风景?成语的价值,或许就在于它用四个字浓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