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n
  • yuè
  • lǐ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ā shān yuè lǐng

成语解释:巴:攀援。攀山过岭。形容善于登山行走
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:“人似巴山越岭彪,马跨翻江混海虬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形容善于登山行走

繁体字形:巴山越嶺

英文翻译:Bashan mountain crossing

巴山越岭的意思

巴:1.盼望:巴不得。朝(zhāo)巴夜望。2.紧贴:爬山虎巴在墙上。3.粘住:粥巴了锅了。4.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:锅巴。5.挨着: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。6.张开:巴着眼瞧。天气干燥,桌子都巴缝儿啦。7.周朝国名,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。8.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。9.姓。10.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,符号bar。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,压强就是1巴,合100000帕。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,现已改用百帕。11.巴士:大巴。中巴。小巴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越:1.跨过(阻碍);跳过:越墙。翻山越岭。2.不按照一般的次序;超出(范围):越级。越权。3.(声音、情感)昂扬:激越。声音清越。4.抢夺:杀人越货。5.“越来越…”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:天气越来越热了。6.周朝国名,原来在今浙江东部,后来扩展到江苏、山东。7.指浙江东部。8.姓。

岭:1.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:一道岭。崇山峻岭。翻山越岭。2.高大的山脉:南岭。秦岭。大兴安岭。3.专指大庾岭等五岭:岭南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你瞅瞅这“巴山越岭”的成语,乍一听是不是觉得特别有画面感?说白了,它不就是形容人翻山越岭、克服重重困难嘛!举个栗子哈,比如老张创业那会儿,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跑市场,周末还得坐绿皮火车去外地谈合作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巴山越岭”式奋斗吗?

等等,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和‘跋山涉水’有啥区别?”(敲黑板)重点来啦!虽然都是形容艰难,但“巴山越岭”更强调突破地理和心理的双重障碍。好比咱们学新技能,光看教程不算本事,得把代码敲到半夜、把公式推导到头疼,才算真正“越”过了那座“山”。
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玩户外徒步倒是挺能体现这词儿。上周我表弟跟着驴友团穿越秦岭,三天两夜没信号。你猜他说啥?“手机没电那会儿,真感觉自己像个古代信使在巴山越岭送鸡毛信!”(手动狗头)您品,您细品,这不就是成语的现代版演绎吗?

不过依我看啊,这年头“山”早就不只是地理概念了。比如隔壁王阿姨学直播带货,从对着镜头结巴到成为社区带货王,这不也是种“越岭”?说到底,甭管是实体的山还是生活的坎儿,关键得有个“见山开路,遇水搭桥”的劲儿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最后唠句实在话,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成语啊,就像个百宝箱。就像“巴山越岭”这词儿,放古代可能是实指翻山,搁现在完全能用来形容突破职场瓶颈嘛!关键是活学活用,别让这些好词儿在字典里吃灰。您要是有啥新鲜用法,也欢迎来掰扯掰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