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uǎn bù yè fèi
成语解释:吠:狗叫。形容社会治安良好,没有盗贼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6卷:“在任治得路不拾遗,犬不夜吠,丰稔年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治安等
繁体字形:犬不亱吠
英文翻译:Dogs bark at night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夜:1.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(跟“日”、“昼”相对):夜晚。夜班。白天黑夜。冬天昼短夜长。2.用于计算夜:三天三夜。每日每夜。3.姓。
吠:(狗)叫:狂吠。鸡鸣犬吠。
“犬不夜吠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狗在夜里不叫”,用来形容地方太平、治安良好,连狗都不需要发出警报。比如在一个管理有序的小区,夜晚安静祥和,居民无需担心安全问题,就可以说:“这里真是犬不夜吠,住得特别安心。”
为什么用“狗不叫”来形容安定?狗天生警觉,稍有动静就会吠叫示警。如果连狗都保持安静,说明环境中没有异常情况。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近生活,让人一听就懂。比如一个村庄长期没有盗窃案件,村民常说:“咱们这儿犬不夜吠,大伙儿晚上睡觉都踏实。”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也能引申到现代社会的治理。比如某个社区通过安装智能监控和加强巡逻,犯罪率大幅下降,居民调侃道:“现在连流浪猫都不闹腾了,简直是‘犬不夜吠’的升级版。”这种对比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,又赋予了时代气息。
个人观点:安宁需要主动维护“犬不夜吠”看似是结果,实则是多方努力的成果。就像古人修围墙、设更夫,现代人用科技手段和社区协作,本质上都是通过行动创造安全感。我曾在某个古镇旅游时发现,当地不仅保留传统打更习俗,还结合人脸识别技术,这种“新旧结合”的方式或许才是长治久安的关键。
下次听到“犬不夜吠”时,不妨多想想背后的逻辑。它不仅是描述平静的表象,更提醒我们:真正的安宁需要预见风险、解决问题。就像有位老村长说的:“想让狗不叫,得先让贼不敢来。”这句话朴实,却道出了社会治理的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