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uáng
  • zhī
  • shuō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uáng gǔ zhī shuō

成语解释:狂:轻狂;瞽:盲目。愚妄无知的言论

成语出处:《南史·虞寄传》:“使得尽狂瞽之说,披肝胆之诚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自谦

繁体字形:狂瞽之説

英文翻译:The theory of frenzy

狂瞽之说的意思
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
瞽:1.眼睛瞎:瞽者。2.指没有识别能力的:瞽说(不达事理的言论)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
成语评论

狂瞽之说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拆开看其实挺有意思。“狂”是狂妄,“瞽”原指盲人,合起来就是“狂妄又盲目的话”。比如有人拍着胸脯说“我能用竹竿捅下月亮”,或者老板开会时宣称“下个月业绩翻十倍,但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”,这些脱离实际的豪言壮语,都可以算是“狂瞽之说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知道不靠谱,为什么还有人常说这种话?其实这就像小朋友吹牛说“我能一口吃掉整个西瓜”,背后可能是急于证明自己,或者对现实困难认识不足。比如某科技公司CEO在没技术储备的情况下,突然宣布要三个月造出光速飞船,这种既没科学依据又缺执行路径的宣言,就是典型的职场版“狂瞽之说”。

有意思的是,历史上有些“狂瞽之说”最后居然成真了。就像十五世纪有人说“人能飞上天”被当成疯子,但如今飞机已是日常交通工具。这说明判断狂言是否真的“瞽”,还得结合时代背景来看。不过多数情况下,像邻居大爷说“我能在阳台种出榴莲树”,这种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说法,还是归类为盲目自信更合适。

我觉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“包装精美的狂瞽”。比如某些理财课宣称“每天五分钟,月入百万不是梦”,或者网红带货时说“这面膜能返老还童”,这些经过话术包装的不实言论,比直白的吹牛更具迷惑性。这时候就要像试吃陌生菜品那样,先闻闻有没有常识的味道,再用逻辑的筷子戳戳看是否经得起推敲。

下次听到夸张的言论时,不妨先当个“思想安检员”:这话有事实支撑吗?逻辑链条完整吗?实现路径清晰吗?就像判断要不要尝试网红奶茶新品,既要保持开放心态,也要看看配料表是否合理。毕竟,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在理性与想象力的交汇处,而不是在盲目吹嘘的泡沫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