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hǔ lèi quǎn
成语解释:画虎画得像只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伦不类。
成语出处:唐 刘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观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语》、临川《世说》,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畫虎類犬
英文翻译:make a poor imitation of sth.
画:1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:画山水。画人像。画画儿。2.画成的艺术品:年画。壁画。油画。风景画。一幅(张)画儿。3.用画儿装饰的:画屏。画堂。画栋雕梁。4.姓。5.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:画线。画押。画到。画十字。6.汉字的一笔叫一画:笔画。“天”字四画。7.汉字的一横叫一画。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类:1.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:种类。分类。同类。2.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:分成几类。两类性质的问题。3.类似:类人猿。类新星。画虎不成反类狗。4.姓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“画虎类犬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。比如小张想模仿同事做一个炫酷的PPT,结果动画效果太多导致文件卡顿,领导直接问:“你这到底是老虎还是狗?”这时候就能用上这个词——原本想展现能力,反而暴露了短板。
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“画虎类犬”的困境? 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:新手烘焙爱好者照着网红视频做翻糖蛋糕,成品却像融化了的橡皮泥。问题往往出在忽略自身基础,直接挑战高难度动作。就像登山时没带氧气瓶就想冲顶珠峰,最后可能连半山腰的风景都错过。
这个成语其实来自《后汉书》的“刻鹄不成尚类鹜”,古人早就发现模仿的陷阱。现代职场里,新人盲目效仿资深员工的强势作风,结果被同事吐槽“装腔作势”,就是典型的画虎类犬。我见过最有趣的案例是方言区朋友苦练播音腔,结果说话像机器人报站名,反而失去了沟通的温度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画犬专业户”? 关键要找到能力与目标的平衡点。好比想画老虎,不妨先从小猫素描练起。有个健身博主的故事值得参考:他最初模仿欧美训练计划导致受伤,后来根据亚洲人体质调整方案,反而创造了更适合本地人的课程体系。
其实“画虎类犬”未必全是坏事。就像小朋友第一次用毛笔,虽然画不出齐白石的虾,但歪歪扭扭的线条里藏着珍贵的尝试勇气。重要的是在走样的作品中认清差距,就像那个做PPT翻车的小张,三个月后他做出了让全部门惊艳的年度报告——这次是真的画出了老虎。
下次遇到类似状况,不妨笑着自嘲一句“哎呀又画成狗了”,然后打开新本子重新起笔。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,重要的是保留那份“明知可能画砸,依然敢于提笔”的赤子之心。毕竟,连徐悲鸿画马也是从临摹开始,谁的人生还不是个持续迭代的草稿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