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ū cái zhòng yì
成语解释:见“疏财仗义”。
成语出处: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结棚避暑》:“而好接待四方之士,疏财重义,有难必救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慷慨解囊
繁体字形:疎財重義
英文翻译:disburse money in public cause
疏: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疏导。疏浚。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疏林。疏星。3.关系远;不亲近:疏远。亲疏。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疏。荒疏。5.疏忽:疏于防范。6.空虚:志大才疏。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8.姓。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疏。奏疏。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财:1.钱和物资的总称:财产。财物。理财。2.姓。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疏财重义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说白了,就是愿意为朋友散钱财、为道义扛责任。比如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,兄弟们缺钱时他二话不说掏腰包,遇到恶霸欺压百姓第一个冲上前,这种既舍得花钱又敢拼命的劲儿,就是典型的疏财重义。
为什么古人特别推崇这种行为?试想在没有保险和慈善机构的年代,遇到天灾人祸时,若有个肯拿真金白银帮衬的邻居,比收到十句安慰话实在得多。就像《史记》里记载的朱家,冒着杀头风险藏匿逃亡侠客,这种拿家底换人命的做法,在当时就是行走的活菩萨。
现代人还讲究疏财重义吗?前年郑州暴雨时,有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免费帮人拖车三天,自己贴油钱还耽误接单。记者采访时他说:“钱能再挣,人命等不起。”这种把道义放利益前头的选择,不就是当代疏财重义的生动写照?
有人问:“疏财重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?”其实就四个字——舍得与担当。舍得的不只是钱财,更是计较得失的心眼;担当的不只是眼前事,更是对人间道义的那份坚持。就像疫情时逆行送物资的志愿者,他们图的不是回报,而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有了新内涵。比如企业家曹德旺捐百亿做慈善,表面看是“疏财”,深层是对教育公平这份“大义”的追求。再比如年轻人用业余时间做公益,虽然没花多少钱,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样珍贵。说到底,重义不一定要散尽家财,关键在是否愿意为正确的事付出自己珍视的东西。
现实中也有反例:有人请客吃饭挥金如土,却对陷入困境的亲友装聋作哑;有人网上喊口号正义凛然,遇到老人摔倒却绕道走。这提醒我们,疏财重义不是表演,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。就像邻居张大爷,每月给留守儿童寄生活费,二十年没换过那辆破自行车,这种低调的坚持比豪捐更动人。
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或许我们做不到一掷千金,但给流浪者买份盒饭、帮迷路老人联系家人,这些点滴行动同样在传承着疏财重义的精神。毕竟,善意从来不在于数额大小,而在于那份将心比心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