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zhò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sǐ zhòng yì

成语解释:见“轻死重气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崔融传》:“若乃富商大贾,豪宗恶少,轻死重义,结党连群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

繁体字形:輕死重義

英文翻译:Light death heavy righteousness

轻死重义的意思
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
成语评论

轻死重义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悲壮,但背后藏着古代人对“义”的极致追求。举个例子:战国时期,刺客荆轲明知刺杀秦王九死一生,却依然高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,踏上不归路。他不是不怕死,而是认为“报燕太子丹知遇之恩”比生命更重要。这种“拿命换义气”的行为,在今天看来或许难以理解,但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,恰恰体现了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价值观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人还需要这种精神吗?其实换个角度看,“轻死重义”中的“重义”二字依然闪耀着光芒。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时,外卖小哥跳河救落水儿童时,他们的选择不正是把他人安危置于自身风险之上的现代诠释吗?只不过我们不再盲目推崇牺牲,而是更强调“智慧的勇敢”——既要守护心中的道义,也要珍惜生命的价值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往往既重义气又懂保命。就像《射雕英雄传》里的郭靖,守襄阳时抱着必死决心,但平时也会用降龙十八掌化解危机。这说明真正的“义”不是鲁莽送死,而是懂得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保护自己。这给了我启发:当代社会的“重义”,可以是公益捐助时的慷慨,也可以是工作中对职业操守的坚持,未必都要见生死。

最近看新闻,有个程序员小哥利用业余时间帮山区搭建网络基站。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做,他说:“技术不该是冷冰冰的,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大的成就感。”这种既没有生命危险又践行道义的方式,或许就是“轻死重义”的现代转型。我忽然意识到,古人用生命捍卫的“义”,在今天其实可以化作千万种温暖的日常选择。

当我们在讨论传统价值观时,不妨像升级手机系统那样保留核心功能,优化使用体验。“轻死重义”中的精神内核——对道义的坚守、对责任的担当——永远值得传承,但实现方式完全可以更灵活。毕竟,活着才能持续做好事,聪明的善良比悲壮的牺牲更能推动社会进步。下次遇到需要挺身而出的情况时,或许我们可以先深呼吸,既保持热血,也带上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