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ìng yóu kǒu rù
成语解释:见“病从口入”。
成语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五:“病由口入,节宣方也;生劳败静,养道性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劝诫注意饮食卫生
繁体字形:病由口入
英文翻译:disease enters by the mouth
病:1.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:疾病。心脏病。他的病已经好了。2.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:他着了凉,病了三天。3.害处;私弊:弊病。4.缺点;错误:语病。通病。5.祸害;损害:祸国病民。6.责备;不满:诟病。为世所病。
由:1.原因:原由。事由。理由。由于(介词,表示原因或理由)。2.自,从:由表及里。由衷(出于本心)。3.顺随,听从,归属:由不得。信马由缰。4.经过,经历:必由之路。由来已久。5.凭借:由此可知。6.古同“犹”,尚且,还。7.古同“犹”,犹如,好像。8.姓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哎哟喂,说到“病由口入”这个成语,大伙儿肯定不陌生吧?说白了,它就是提醒咱们吃东西得注意卫生,别啥都往嘴里塞。举个栗子,隔壁老王上周撸串儿配冰啤酒,结果窜稀窜到怀疑人生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”嘛!
这时候可能有老铁要问了:“现在外卖这么方便,咋判断食物干不干净呢?”问得好哇!重点来了,咱们得学会“用眼睛吃饭”。比如拆外卖前先瞅瞅包装有没有油渍渗漏,打开后闻闻有没有怪味儿。有次我点麻辣烫,发现竹签发霉还嘴硬说“高温消毒”,结果当晚直接喜提急诊室VIP,你说冤不冤?
不过话又说回来,光注意吃进肚子的东西就够了吗?我看未必!前两天刷视频看见个狠人,边啃鸭脖边刷手机,手机屏幕上那层油膜厚得都能炒菜了。要我说啊,这种“间接病由口入”的情况,十个酒精湿巾都擦不过来!
要我说,这成语搁现在得升级成2.0版本。不信您瞅瞅,那些个网红奶茶店排队两小时,到手猛嘬一口珍珠——您嘬进去的哪是奶茶啊,根本就是前边两百号人的飞沫开会!所以说嘛,“病由口入”早就不光是食物本身的事儿,整个进食过程的卫生链条都得盯紧咯。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儿,老祖宗这话可不是吓唬人的。下次看见路边摊的炸串滋滋冒油,先别急着流哈喇子,多想想冰箱里备着的蒙脱石散。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咱得把“进口关”把严实了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