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ò
  • cóng
  • kǒu
  • chū
  • huàn
  • cóng
  • k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ò cóng kǒu chū,huàn cóng kǒu rù

成语解释:指说错了话要惹祸,吃错了东西要生病。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颐》:“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孔颍达疏:“先儒云: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禍従口出,患従口入

英文翻译:From the mouth comes evil

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的意思

祸:1.灾难;不幸的事或情况。与“福”相对:灾祸。闯祸。2.损害:祸国殃民。

从:[cóng]1.依顺:顺从。盲从。从善如流。2.采取,按照:从优。3.跟随:愿从其后。4.跟随的人:侍从。仆从。5.参与:从业。从政。投笔从戎。6.由,自:从古至今。从我做起。7.次要的:主从。从犯。8.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:从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称)。9.中国魏以后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从品”之分,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)。10.姓。[zòng]1.古同“”,竖,直。2.古同“”,放任。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患:1.祸害;灾难:患难。水患。防患未然。2.忧虑:忧患。患得患失。3.害(病):患病。患者。

从:[cóng]1.依顺:顺从。盲从。从善如流。2.采取,按照:从优。3.跟随:愿从其后。4.跟随的人:侍从。仆从。5.参与:从业。从政。投笔从戎。6.由,自:从古至今。从我做起。7.次要的:主从。从犯。8.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:从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称)。9.中国魏以后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从品”之分,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)。10.姓。[zòng]1.古同“”,竖,直。2.古同“”,放任。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
成语评论

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”是两句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成语。前者提醒我们说话要谨慎,后者则强调饮食要留心。这两个看似无关的现象,背后其实藏着相似的逻辑:生活中的许多问题,往往源于对“入口”的疏忽。

举个例子,同事聚餐时有人调侃领导:“王总今天穿得像公园晨练大爷。”结果这话传到领导耳朵里,升职机会泡汤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祸从口出”。再比如朋友聚会时贪吃生腌海鲜,半夜急性肠胃炎送医,正应了“患从口入”。这两个场景都在告诉我们:不论是语言还是食物,未经筛选就“入口”都可能引发麻烦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要永远保持沉默、忌口吗?”当然不是!关键在于建立“筛选机制”。就像吃鱼要挑刺,说话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话真实吗?必要吗?友善吗?这三个筛子能过滤掉90%的不当言论。同理,面对美食时多问:食材新鲜吗?分量合适吗?身体能承受吗?这种思考习惯就像给生活装了安全阀。
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越是高压的工作环境,“祸从口出”的案例越多。有位程序员朋友在群聊里抱怨“这需求根本做不完”,结果截图被转发后,原本的私下吐槽变成工作态度问题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社会的“口”已不单指嘴巴——微信消息、朋友圈动态,甚至点赞都可能成为“出口”。或许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延伸:每个发送键都是潜在的“风险按钮”。

反观“患从口入”,当代人面临更复杂的挑战。外卖平台上琳琅满目的高油高糖食品、社交媒体里铺天盖地的饮食谣言,让“管住嘴”变得难上加难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何尝不是培养自律的好机会?就像有位健身达人说的:“学会对深夜烧烤说‘不’,是对未来健康的温柔约定。”

最后分享个两全其美的方法:把对美食的讲究用在说话上。就像精心挑选优质食材那样打磨语言,像细嚼慢咽那样斟酌表达。当我们开始用对待味蕾的用心来对待言语,或许就能同时避开“祸”与“患”,让生活的滋味更加醇厚绵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