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òng chè gǔ suǐ
成语解释: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
成语出处:巴金《雨》:“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,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,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十分悲痛
繁体字形:痛徹骨髓
英文翻译:Pain through the marrow
痛:1.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:头痛。肚子痛。伤口很痛。2.悲伤:悲痛。哀痛。3.尽情地;深切地;彻底地:痛击。痛骂。痛歼。痛饮。痛下决心。
彻:通;透:彻夜。彻骨。响彻云霄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髓:1.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:骨髓。敲骨吸髓。2.像髓的东西:脑髓。石髓。3.事物的精华部分:精髓。神髓。4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。
“痛彻骨髓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它到底形容什么样的感受?先来看个例子:小李在工地干活时被钢筋划伤小腿,伤口深可见骨,他疼得满头冷汗,连声音都发不出来。事后他说:“那种痛真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,难怪古人要说‘痛彻骨髓’。”这里的“痛”不仅是身体感受,更强调痛苦穿透力之强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生理疼痛吗?看这个场景:王姐发现丈夫二十年来的背叛,独自在公园长椅坐到深夜。她说"胸口像压着块烧红的铁,连呼吸都带着刺痛",这种精神层面的巨大创伤,同样配得上"痛彻骨髓"的形容。成语的妙处就在于能打通物理感知与心理体验的界限。
换个角度想,正向经历能用这个词吗?运动员张强在冬奥集训时,每天要进行6小时冰上旋转训练。他说:"每次摔倒时胯骨撞在冰面上的瞬间,确实痛彻骨髓,但领奖台上的眼泪是甜的。"这里用肉体疼痛反衬精神追求,反而让成语有了层次感。我个人认为,这类反差用法更能体现汉语的张力。
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宜滥用。比如同事抱怨咖啡烫嘴时说"痛彻骨髓",就明显夸张失当。好的语言表达就像针灸,要找准穴位才能见效。当遇到真正触及本质的伤痛或感悟时,"痛彻骨髓"才能像一柄青铜剑,既保持古朴质感,又刺中情感要害。
最后看个历史案例: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写"肠一日而九回",虽未直接用这个成语,但那种椎心泣血之痛已然力透纸背。可见真正深刻的痛苦,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。下次当你遇到直击灵魂的体验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它就像个量杯,能准确丈量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