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ǎi
  • chéng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ǎi chéng zhī fù

成语解释:形容藏书极多,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魏书 李谧传》:“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藏书多

繁体字形:百城之富

英文翻译:The richest man in a hundred cities

百城之富的意思
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
城:1.城墙:城外。万里长城。2.城墙以内的地方:城区。东城。3.城市(跟“乡”相对):山城。进城。满城风雨。连下数城。城乡物资交流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老铁们,今天咱们唠唠“百城之富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词儿乍一听像是形容财富多到能买下一百座城,但其实它的内核更偏向“知识或资源的丰厚积累”。比如有人夸赞一位藏书家:“老先生家里典籍如山,真称得上百城之富啊!”你看,这里说的可不是钞票,而是文化底蕴的“富”。

那么问题来了:这成语到底强调物质还是精神?嘿,问得好!其实它更像一种比喻——甭管是金银财宝还是学问智慧,只要能堆成“百城”的量级,都能用这个词形容。举个例子,纪录片里提到敦煌莫高窟,旁白可能会说:“洞中壁画跨越千年,堪称艺术界的百城之富。”瞧,这就把抽象的文化价值具象化了。

咱再掰扯个现实场景。假设有个科技园区聚集了上百家初创公司,媒体报道时完全可以写:“这片创新沃土汇聚顶尖人才,手握技术专利的百城之富。”这么用既贴合时代特色,又把“财富”的概念拓展到了智力成果。要我说啊,现在大伙儿说到“富”,早就不局限在钱袋子啦!

不过有个坑得提醒:别把这成语当“土豪”的代名词。有次听人形容暴发户“坐拥百城之富”,味儿就变了。记住咯,它更适合需要烘托积累厚度的情况。好比夸博物馆可以说“镇馆之宝堪称百城之富”,但要说谁家车库停满豪车,用这词儿可就不伦不类了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纳闷:古人造这词图啥?要我看啊,老祖宗早就明白“厚积薄发”的道理。就像咱现在说的“知识付费”,本质上不也是把智慧变成另一种“城池”嘛!下次遇到谁家书房摆满藏书,或者企业数据库存着海量信息,用“百城之富”形容绝对够味儿——既有画面感,又透着文化人的讲究。

最后提个醒,语言这玩意儿得活学活用。就像做菜放调料,成语用对场景才能画龙点睛。下回遇到需要强调“量变到质变”的积累场景,不妨试试这个冷门但超有范儿的表达,保准让人眼前一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