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suǒ wèi dǔ
成语解释:睹:看。从来没有看见过
成语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杨戬二怪》:“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,妻遽出视之,韶颜丽态,目所未睹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新奇的事物
繁体字形:目所未覩
英文翻译:What we didn't see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睹:看见:耳闻目睹。有目共睹。熟视无睹。睹物思人。
“目所未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举个例子,朋友第一次看到全息投影技术时,可能会惊叹:“这种画面真是目所未睹!”——意思是“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”。这里的核心问题来了:“目所未睹”和“前所未见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都强调“从未见过”,但“目所未睹”更突出视觉冲击,常用于描述突破认知的场景。
比如在纪录片里,摄影师拍到深海发光生物群时,解说词可能会说:“这些奇异的生命形态令人目所未睹。”这里不仅强调“没见过”,更暗示画面本身的震撼力。再比如年轻人第一次看到极光,发朋友圈可能会写:“目所未睹的绚烂,像天空在跳电子舞曲!”这种表达既准确又有画面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书面化?其实要看使用场景。在科技报道中,说“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作令人目所未睹”既专业又生动;但如果是日常对话,换成“这操作太魔幻了,我直接看懵”可能更自然。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——既保留成语的韵味,又不失真实感。
从个人观察来看,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,常常带着三分惊叹七分好奇。比如看到元宇宙虚拟城市,大家会说“这简直是目所未睹的世界”,言语间既有对技术的敬畏,也藏着跃跃欲试的探索欲。这种微妙的情绪表达,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。
最后分享个小技巧:当你想强调“超出想象”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比如描述孩子用乐高搭建的太空站,可以说“他拼出来的结构让我目所未睹”,既夸赞创造力,又传递新鲜感。语言就像调色盘,选对词汇能让表达更立体。
下次遇到刷新认知的事物时,不妨让“目所未睹”跳出来活跃你的表达。毕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,保持对未知的惊叹,或许就是对抗审美疲劳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