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xuàn xīn huā
成语解释: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缭乱,心神迷乱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,惊得目眩心花,魂不附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心神
繁体字形:目眩心蘤
英文翻译:Vertigo heart flower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眩:1.眼睛花:头晕目眩。2.迷乱:眩惑(眼花缭乱,迷惑不解)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什么是“目眩心花”?这个词组听起来像是形容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。举个例子:第一次站在雪山脚下,阳光反射在雪地上,我瞬间感到目眩心花,既被美景震撼,又因高原反应有些头晕。这种矛盾体验是否常见?其实生活中许多“美好但略带压力”的场景,都可能让人产生类似感受。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场景吗?当然不是。深夜加班后走出写字楼,看着霓虹灯在雨水中晕染成彩色光斑,突然有种目眩心花的恍惚感。这里既描述了视觉刺激,也暗含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波动。现代人是否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?信息过载的时代,我们的感官确实承受着比过去更复杂的刺激。
如何区分“目眩心花”和普通的心动体验?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认知冲突。收到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时,她看着邮件里闪烁的光标,既兴奋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,这种目眩心花的矛盾感持续了整晚。个人认为,这种混合情绪恰恰体现了人性的真实——我们很少对重要事物保持纯粹单一的反馈。
使用这个成语要注意什么?建议搭配具体场景描写。游乐场的旋转飞椅突然加速,孩子们尖叫着抓紧扶手,在目眩心花的刺激中体验着恐惧与欢乐的微妙平衡。通过动作和感官细节,能让抽象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可感。比起直白的情绪描述,这种表达方式或许更能引发共鸣。
语言就像调色盘,成语的灵活运用能为文字增添层次感。当我们在写作中遇到复杂心境时,不妨尝试捕捉那些“带着刺的玫瑰”般的瞬间——毕竟真实的人生体验,往往就藏在看似矛盾的感受交织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