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xuàn shén duó
成语解释:眩:眼花。眼花缭乱,心神不定。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瞳人语》:“见车幔洞开,内坐二八女郎,红妆艳丽,尤生平所未睹,目眩神夺,瞻恋弗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事物等
繁体字形:目眩神奪
英文翻译:Dazed and bewitched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眩:1.眼睛花:头晕目眩。2.迷乱:眩惑(眼花缭乱,迷惑不解)。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第一次见到极光时,那种流动的绿光像天空在跳舞,我站在雪地里挪不开脚步——这大概就是"目眩神夺"的真实写照。朋友用手机录像时不小心摔进雪堆,后来他说:"当时只顾着看天上,完全忘了脚底下还有坑。"
问:这个成语到底在形容什么状态?它描绘的不仅是视觉冲击,更像灵魂被拽走的体验。就像老匠人看着刚烧好的窑变瓷器,釉色里游动的彩纹让他呆立整刻钟,连茶凉了都没察觉。
敦煌壁画修复师曾跟我聊起,有次他举着手电筒研究飞天衣袂的线条,突然感觉那些飘带活了过来。等他回神已是两小时后,膝盖在洞窟石板上跪得发麻,但他说"那种美值得用半日时光交换"。
问:和"眼花缭乱"有什么区别?前者是主动缴械的精神沉浸,后者是被动承受的感官轰炸。就像对比沉浸式剧场演员的忘我表演,与商场LED大屏轮播的广告画面,后者只会让人皱眉加快脚步。
去年在苏州听评弹,琵琶声起时前排大爷突然泪流满面。散场后他说:"三弦一响,就像回到五十年前跟着师傅学艺的旧时光。"这种跨越时空的震撼,或许才是"目眩神夺"最珍贵的模样。
在这个短视频争夺注意力的时代,真正能让人忘记刷手机的美好像稀有矿产。上周参观玻璃艺术家工作室,看着1400度的熔融玻璃在铁杆上旋转成型,车间里二十多个观众举着手机却没人低头——炽烈的橘红色液体比任何电子屏幕都更有摄魂魔力。
或许我们需要这样的时刻:放下设备,让某种纯粹的美暂时"夺走"我们的注意力。就像童年蹲在溪边看蜻蜓点水,不知不觉间晚霞已染红半边天——那种浑然忘我的专注,正在成为现代人最奢侈的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