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ǎo wǎng guò zhèng
成语解释:矫:纠正;枉:弯曲;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弯向另一方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;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
繁体字形:矯枉過正
英文翻译:overcorrect
矫:[jiǎo]1.把弯曲的弄直;纠正:矫正。2.强壮;勇敢:矫健。3.假托:矫命。[jiáo]〔矫情〕〈方〉强词夺理,无理取闹:别太矫。情(qing)。
枉:1.弯曲:矫枉过正。2.使歪曲:贪赃枉法。3.受屈:冤枉。屈枉。4.副词。徒然;白白地:枉费心机。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“矫枉过正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像拉直一根弯曲的竹子,用力过猛反而把它掰断了。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比如家长发现孩子沉迷手机,直接没收所有电子设备,结果孩子连查资料都成问题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解决一个问题,制造另一个问题”。
为什么人们会矫枉过正?举个真实案例:某公司发现员工经常迟到,于是规定迟到1分钟扣半天工资。结果员工宁愿请病假也不愿冒迟到风险,团队出勤率反而更差。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往往源于急于求成的心理,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平衡点。
如何避免矫枉过正?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的阳台改造故事吗?她嫌月季花招蚊子,把整个阳台的绿植全拔了。现在每天抱怨家里空气差,又买回三个空气净化器。其实只要定期清理积水就能解决蚊虫问题。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找准问题的根源比彻底推翻更重要。
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容易催生矫枉过正现象。就像健身房里那些突击减肥的人,要么拼命节食饿到低血糖,要么疯狂运动导致肌肉拉伤。这种“全有或全无”的极端思维,可能和互联网时代追求快速见效的心态有关。
下次遇到需要纠正的事情时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个措施是否会产生新问题?有没有更温和的解决方案?我现在的决定是情绪驱动还是理性判断?就像处理人际关系矛盾,与其冷战断联,不如先尝试心平气和的沟通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:心理学中的“钟摆效应”正好解释矫枉过正现象。当人们想摆脱某种状态时,往往会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。就像总在暴饮暴食和极端节食之间摇摆的朋友,其实控制好每顿饭的食量才是长久之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