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ē tóu pèng nǎo
成语解释: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,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。
成语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3回:“这有何难?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,磕头碰脑,满路都是同年,这有甚么难处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形容人多而拥挤
繁体字形:磕頭碰腦
英文翻译:bump against things on every side
磕:1.碰在硬东西上:碗边儿磕掉一块。脸上磕破了块皮。2.磕打:磕烟袋锅子。磕掉鞋底的泥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碰:1.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:碰杯。不小心腿在门上碰了一下。2.碰见;遇到:碰面。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。3.试探:碰碰机会。我去碰一下看,说不定他在家。
脑:1.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,在颅腔里,主管感觉和运动。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:脑髓。脑子(a.脑;b.指思考、记忆等能力)。脑筋。脑海。脑际。脑壳。脑颅。脑神经。脑下垂体。脑积水。脑溢血。电脑。2.头:脑袋。脑壳。头昏脑胀。脑满肠肥。3.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:豆腐脑儿。4.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:樟脑。薄荷脑。
“磕头碰脑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看个例子:老张想开奶茶店,结果选址被否、装修超支、员工临时跑路,他苦笑着对朋友说:“创业这半年真是磕头碰脑,每天都有新问题蹦出来。”这里用“磕头碰脑”精准表达了接二连三遭遇障碍的状态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说‘倒霉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这个词的动态感——它像在描述一个人不断撞到障碍物的画面。比如新人写代码时,刚解决报错又出现兼容性问题,同事调侃他:“你这几天在工位磕头碰脑的,键盘都快敲出火星子了。”这种场景用“倒霉”就显得单薄,而“磕头碰脑”更能体现问题连环出现的过程。
再看个生活化案例:李阿姨想买打折鸡蛋,跑了三家超市都卖完了,回家路上还被洒水车溅湿裤脚。女儿听了直摇头:“妈您这磕头碰脑的早晨,够拍成短视频了。”这种用法既有趣又传神,比单纯说“不顺利”多了画面感和幽默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词常带点无奈中的乐观。就像新手司机剐蹭后自嘲:“上路两周,车漆和我的自信心都在磕头碰脑中成长。”这种表达既承认困境,又暗含积极心态,比单纯抱怨更显智慧。
个人觉得,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“磕头碰脑”特别适合形容那些看似倒霉却充满生命力的经历。它像生活的防撞条,把尖锐的挫折包裹成可调侃的经历。下次遇到连环糟心事时,不妨试试这个词——当你说出“今天真是磕头碰脑”时,或许会发现那些磕绊也没那么沉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