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ē tóu lǐ bài
成语解释:磕头:旧时礼节,跪在地上头碰地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。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。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跪拜
繁体字形:磕頭禮拜
英文翻译:make obeisance and perform the rites of courtesy
磕:1.碰在硬东西上:碗边儿磕掉一块。脸上磕破了块皮。2.磕打:磕烟袋锅子。磕掉鞋底的泥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礼:1.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:婚礼。丧礼。2.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:礼节。敬个礼。3.礼物:送礼。献礼。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4.以礼相待:礼贤下士。5.姓。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“磕头礼拜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在描述某种宗教仪式,但其实生活中用它更多是为了比喻对人过度恭敬的态度。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,每次见到领导都点头哈腰递文件,同事私下议论:“他这哪是职场礼仪,简直是磕头礼拜。”这句话里既点出了新人急于表现的心态,也暗含对这种行为的无奈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?其实要看语境。邻居王大爷逢年过节就给村主任送烟酒,他老伴数落道:“你这套磕头礼拜的功夫留着拜菩萨不好吗?”这里的讽刺意味明显。但作家在描写传统手艺人时写道:“徒弟对师傅的磕头礼拜,承载着技艺传承的分量”,语境转换就让成语多了庄重感。
我发现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,常带着三分调侃。就像朋友聚会说起追星族,有人打趣道:“现在年轻人追偶像可比古人磕头礼拜认真多了,手机锁屏都是爱豆照片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原有的虔诚意味,又添了时代特色。有趣的是,在亲子关系中也能找到影子——家长群里常见这样的吐槽:“检查孩子作业像在磕头礼拜,错题本都得双手捧着改。”
要避免误用这个成语,关键得抓住“过度”这个核心。比如描述正常的尊敬礼仪,用“毕恭毕敬”更合适。而当见到有人为了求人办事点头哈腰到不自然的地步,用“磕头礼拜”就能准确传达那种夸张的恭敬状态。毕竟,真诚的尊重和刻意讨好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
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获得新生命。下次在职场或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时,不妨观察下周围是否存在这种“现代版磕头礼拜”。用对了地方,既能精准表达,又能为交流增添几分趣味性。毕竟,语言本就是用来描摹人间百态的生动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