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óu
  • d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ē tóu rú dǎo

成语解释:磕头:跪在地上头碰地。捣:捶打。磕头快得像捶打东西一样。

成语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4回:“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:‘我等肉眼凡夫,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。’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求饶的样子

繁体字形:磕頭如搗

英文翻译:kowtow quickly

磕头如捣的意思

磕:1.碰在硬东西上:碗边儿磕掉一块。脸上磕破了块皮。2.磕打:磕烟袋锅子。磕掉鞋底的泥。
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捣:1.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:捣蒜。捣米。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。直捣敌营。2.捶打:捣衣服。3.搅扰:捣乱。捣麻烦。

成语评论

磕头如捣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意思,但到底怎么用呢?比如有人犯错后拼命道歉,朋友调侃说:“你这一上午光顾着磕头如捣了,老板还没消气?”这时候成语就形象地描绘出反复求饶的画面。不过问题来了——这种动作真的能解决问题吗?其实关键不在动作本身,而在道歉的诚意是否到位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明考试作弊被抓,回家后对着父母连连认错,脑袋都快磕到地板上了。他爸叹了口气:“现在磕头如捣有什么用?平时多用功比啥都强。”这里成语既表达了行为的夸张性,也带出了“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”的道理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捣”这个字?其实这个字特别传神。想象下捣药的动作,连续、快速且有节奏,正好对应磕头时重复机械的样子。不过要注意,现代社会已经很少需要真磕头了,更多是用这个成语形容过于卑微或形式化的态度。

比如职场新人小李为了升职,天天围着领导转,同事私下议论:“他这殷勤劲儿,就差没磕头如捣了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原意,又适应了现代语境。个人觉得,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也要跟着时代“升级改造”才能保持生命力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现在有人用手机发100个道歉表情包,算不算数字时代的“磕头如捣”?不同场景下,表达歉意的方式确实在变,但真诚的态度始终是核心要素。语言的有趣之处,就在于它能像镜子一样照见社会百态。

磕头如捣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小江珊跪下磕头如捣蒜,泪流满面地说:“你是我的重生父母,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。”。
  2. 造句 一声跪倒了,磕头如捣蒜,连声求救告饶:明府在上,请饶恕犬子年幼无知,是卑职教管无方,才顽谑无度。
  3. 造句 周扶摇看着磕头如捣葱的青水,对着青石说道:带他出去,你去向方富总管说一声,换过一个人来服侍,如果可能的话就让十三过来。
  4. 造句 此刻,只见伙计跪在地上,磕头如捣蒜,口中道:唤四位花魁姑娘去服侍的贵客,乃是漓江城的少城主,霍家大少爷霍玄。
  5. 造句 众位小妖立刻磕头如捣蒜一般道:“我们现在就立刻去投靠别的妖王就是了!”。
  6. 造句 不待苏炎说完,唐世杰便连连磕头如捣蒜。
  7. 造句 杨帆蹲下身,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个磕头如捣蒜的人,这就是他之前的二弟,一个一起结拜的二弟,一个当时口口声声说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的二弟。
  8. 造句 木吉老汉磕头如捣蒜,皮破血流,血和泪下。
  9. 造句 他们刚到门口,全部又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。
  10. 造句 此言一出,顿时,一众地痞无赖吓坏了,个个磕头如捣蒜,不停的求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