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 qīng qì lǎng
成语解释:①形容人心神清爽。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,气质爽朗。
成语出处: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下卷:“平旦时神清气朗,雍雍穆穆,就是尧舜世界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心态等
繁体字形:神清氣朗
英文翻译:refreshing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朗:1.光线充足;明亮:明朗。晴朗。开朗。天朗气清。2.声音清晰响亮:朗诵。朗读。3.姓。
“神清气朗”这个成语,光是读出来就仿佛让人吸了一口新鲜空气。它常用来形容人精神爽快、心境开阔的状态,比如:“周末去郊外徒步一天,回来时满身疲惫,但看着夕阳西下,反而觉得神清气朗,连工作压力都消散了大半。”这种反差感是不是很有趣?明明身体累了,精神却更轻松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单纯的心情好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内外通透”的体验。比如清晨推开窗户深呼吸时,凉风扑面而来,不仅头脑清醒,连胸口都像被洗涤过一样——这就是“神清气朗”区别于普通愉悦感的独特之处。它更像一种身心同步的轻盈状态。
现代人常被信息轰炸搞得头昏脑涨,这时候主动创造“神清气朗”的瞬间尤为重要。我的邻居张阿姨有个绝招:每天午休时她会关掉手机,纯粹盯着办公室绿植发呆十分钟。她说这种刻意制造的“空白时段”,比喝三杯咖啡更让人神智清明。或许这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:不是非得身处山水之间,而是学会在喧嚣中给自己辟出一片精神自留地。
有趣的是,这种状态往往出现在“动静转换”的间隙。就像激烈运动后的拉伸时刻,或是熬夜完成项目后终于合上电脑的瞬间。突然抽离紧绷状态时,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,恰恰印证了古人创造这个成语时的智慧——它捕捉到了人类身心调节的微妙节奏。
当我们在讨论如何保持良好状态时,“神清气朗”其实给出了一个隐藏答案:它不只是结果,更是一种主动选择。就像收拾凌乱的办公桌后自然产生的舒畅感,适当清理内心杂念,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“精神大扫除”。下次觉得思绪混沌时,不妨试试放下手机,盯着云朵发会儿呆——说不定成语里的那份明朗,就藏在这样简单的停顿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