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ē tóu chì zú
成语解释:科头:不戴帽子。露着头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成语出处:明·唐寅《偶成》诗:“科头赤足芝荷衣,徙倚藤床对夕晖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繁体字形:科頭赤足
英文翻译:Head barefoot
科:1.学术或业务的类别:科目。文科。理科。专科。牙科。妇科。2.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处低,比股高):秘书科。财务科。总务处下面分三个科。3.科举考试,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:科场。登科。开科取士。4.科班:坐科。出科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科,如松柏目分为松科、杉科、柏科等,鸡形目分为雉科、松鸡科等。科以下为属。6.姓。7.法律条文:金科玉律。作奸犯科。8.判定(刑罚):科刑。科罪。科以罚金。9.古典戏曲剧本中,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,如笑科、饮酒科等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赤:1.比朱红稍浅的颜色。2.泛指红色:赤小豆。面红耳赤。3.象征革命,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:赤卫队。4.忠诚:赤胆。赤诚。5.光着;露着(身体):赤脚。赤膊。6.空:赤手空拳。7.指赤金:金无足赤。8.姓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“科头赤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好理解。“科头”指不戴帽子,“赤足”就是光着脚,合起来形容人随性自在的状态。比如老张退休后常在小区里科头赤足遛弯,邻居都说他活出了老顽童的洒脱劲儿。
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老年人吗?当然不是。去年夏天露营时遇到个二十多岁的摄影师,他科头赤足架三脚架拍星轨的样子,让我突然明白:真正的专注从不需要刻意包装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古人用“科头赤足”多带点落魄意味,比如《晋书》里记载陶渊明科头赤足见县令,县令觉得他穷酸,他却自得其乐。而现代人反而将其看作个性表达,就像音乐节上那些科头赤足蹦迪的年轻人,倒成了时尚符号。
我常在写作时科头赤足盘腿坐,棉麻衣服配光脚,这种状态特别容易进入心流。有朋友说这是行为艺术,我倒觉得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仪式感。就像苏东坡在《赤壁赋》里写的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”,自然状态往往能激发灵感。
最近注意到有趣的现象:科技公司推行“拖鞋文化”,某种意义上也是种职场版的科头赤足。当程序员们穿着洞洞鞋敲代码,这种去形式化的环境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可见放下形式束缚,有时真能释放创造力。
下次看到有人光脚在公园晨跑,别急着皱眉。或许他正在实践两千年前庄子说的“忘足,履之适也”。当我们的脚掌重新接触大地,那种与自然重建联结的踏实感,可能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理按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