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ē tóu xiǎn zú
成语解释:光着头赤着脚。
成语出处:宋 田昼《筑长堤》:“科头跣足不得稽,要与官长修长堤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繁体字形:科頭跣足
英文翻译:unkempt
科:1.学术或业务的类别:科目。文科。理科。专科。牙科。妇科。2.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处低,比股高):秘书科。财务科。总务处下面分三个科。3.科举考试,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:科场。登科。开科取士。4.科班:坐科。出科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科,如松柏目分为松科、杉科、柏科等,鸡形目分为雉科、松鸡科等。科以下为属。6.姓。7.法律条文:金科玉律。作奸犯科。8.判定(刑罚):科刑。科罪。科以罚金。9.古典戏曲剧本中,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,如笑科、饮酒科等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跣:光着(脚):跣足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大家有没有想过,“科头跣足”这种古代成语,到底该怎么用进现代生活?比如你看到朋友周末在家穿着背心光脚追剧,可以打趣说:“你这科头跣足的样子,倒像是隐居山林的诗人。”成语原本形容不戴帽子、不穿鞋的洒脱状态,放在今天反而多了几分接地气的幽默感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盛夏爬山时汗流浃背,同事把遮阳帽一甩、运动鞋一脱,坐在溪边石头上大笑。这时候来句“你这科头跣足的架势,可比办公室里的西装革履潇洒多了”,既应景又让气氛轻松起来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听着像在说穷困潦倒?其实不然。就像我们看到小孩光脚在沙滩疯跑,笑着说他“科头跣足真快活”,这里强调的是天然自在的状态。成语本身不带褒贬,关键看说话时的语境和语气。
个人觉得,现代人用这类成语不必拘泥古意。上周在民宿遇见位穿汉服弹古琴的姑娘,她赤脚盘坐在蒲团上,朋友脱口而出:“你这科头跣足的造型,倒像是从《世说新语》里走出来的。”这种新旧碰撞的用法,反而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。当我们用“科头跣足”形容烈日下送外卖的小哥,既有对他辛劳的共情,也暗含对他坚韧的赞叹。下次看到有人自在随性的模样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或许会给日常对话添些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