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ī fà xiǎn zú
成语解释:被发:披散头发;跣足:赤脚。披散头发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成语出处: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王侃》:“瞥见一画衣女子,被发跣足,冒风而至,连呼:‘三郎救我命!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繁体字形:被發跣足
英文翻译:Be sent barefoot
被:[bèi]1.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:被子。被单。棉被。毛巾被。羽绒被。被褥。2.盖,遮覆:被覆。泽被后世(恩惠遍及后代)。3.遭遇,遭受:被灾。被难(nàn)。4.介词,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:他被(老板)辞退了。5.用在动词前,表示受动:被动。被告。被批评。被剥削。[pī]古同“披”,覆盖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跣:光着(脚):跣足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“被发跣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披散头发、光着脚”,听起来像不像一个古代版的“放飞自我”?比如《史记》里写商纣王兵败后“被发跣足而走”,活脱脱一副仓皇逃命的狼狈模样。但为什么古人要用头发和鞋子来表现落魄呢?
其实这和古代礼仪有关。束发戴冠、穿鞋袜是基本社交礼仪,就像现代人出门必穿正装一样。想象一下,如果今天有人西装革履去菜市场,突然甩掉皮鞋赤脚狂奔——这画面感是不是和“被发跣足”异曲同工?这种身体符号的颠覆,跨越千年依然能让人秒懂。
不过这个成语也有积极用法。陶渊明“被发跣足”在菊园喝酒,反而成了文人雅士的潇洒标签。这里藏着个有趣问题:同样的行为,为什么有时代表狼狈,有时却象征自由?关键看场景语境。就像现代人穿拖鞋,在会议室是失礼,在海滩就是惬意。
我常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,照见不同时代对“规矩”的理解。明朝文人张岱雪夜访友,故意被发跣足,这种刻意的不羁反而成了风雅。反观现在,满街都是穿洞洞鞋、扎丸子头的年轻人,古人眼里的“非常态”早已变成新日常。
下次看到有人光脚坐在公园长椅晒太阳,或许可以笑着想:这算不算二十一世纪的“被发跣足”?当外在形式不再承载沉重意义,或许正是社会包容的进步。毕竟,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头发怎么梳、鞋子穿不穿,而在于能否坦然做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