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xí jiān mí
成语解释:积习:长期的习惯;靡:通“摩”,接触。指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从细微处开始,逐渐形成的
成语出处:西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道施》:“积习渐靡,物之微者也,其入人不知,习忘乃为常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积習漸靡
英文翻译:The accumulation of learning is waning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习:1.学习;复习;练习:自习。实习。习艺。修文习武。2.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:习见。习闻。习以为常。3.习惯:积习。恶习。相沿成习。4.姓。
渐:[jiàn]1.副词。慢慢地;逐步地:渐入佳境。渐进。2.指苗头:防微杜渐。[jiān]1.浸:渐渍。渐染。2.流入:东渐于海。
靡:[mí]浪费:靡费。奢靡。[mǐ]1.倒下:望风披靡。2.没有:靡事不为(什么工作都干)。
“积习渐靡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。所谓“积习”,就是长期形成的习惯;“渐靡”则是逐渐被消磨、改变的意思。合起来就是说,旧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新的力量取代。比如有人每天熬夜打游戏,后来因为工作压力开始调整作息,时间一长,熬夜的习惯就被早睡早起覆盖了——这就是“积习渐靡”的过程。
问题一:习惯真的能被改变吗?当然可以!人的行为模式本质上是一套“自动化程序”,但只要有持续的外界刺激或内在动力,旧程序就可能被“覆盖”。比如一个不爱运动的人,如果坚持每天散步15分钟,三个月后可能发现自己主动想增加运动量。这种改变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渗透。
问题二:为什么改变习惯这么难?因为大脑喜欢走“熟路”。神经科学发现,重复的行为会在大脑中形成髓鞘化通路,就像在草地上踩出小路。要想改道,需要刻意在新路线上反复行走,直到新路变得比旧路更顺畅。这就是为什么培养新习惯至少要21天——足够让大脑开始重组连接。
个人觉得,现代人容易被“快速改变”的承诺吸引,反而忽视了自然渐变的力量。比如有人想戒掉手机瘾,与其突然卸载所有APP,不如先规定每天晚饭后两小时不碰手机。这种温和的调整往往比剧烈对抗更有效,因为它符合“渐靡”的规律——让新习惯在旧模式中悄然生长。
不妨观察下身边的环境变化。公司推行环保政策时,比起强硬禁止用塑料袋,提供美观的帆布袋并设置领取点,员工们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塑料制品使用。这种“替代式渐变”正是“积习渐靡”的智慧——不是消灭旧事物,而是用更好的选择让它自然退场。
最后想说,面对顽固的习惯不必焦虑。就像春天融雪,虽然每天只能化开薄薄一层,但持续的温度积累终会迎来冰消雪释。给自己足够的耐心,相信微小改变的叠加效应,或许某天抬头时,会发现生活早已焕然一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