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láo zhì jí
成语解释:积:积之而成的。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
成语出处:董必武《挽沈骊英女士》:“积劳而致疾,突发未能痊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
繁体字形:积劳致疾
英文翻译:Hard work leads to illness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劳:1.劳动:按劳分配。不劳而获。2.烦劳(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):劳驾。劳您走一趟。3.劳苦;疲劳:任劳任怨。积劳成疾。4.功劳:勋劳。汗马之劳。5.慰劳:犒劳。劳军。6.姓。
致:1.给予;向对方表示(礼节、情意等):致函。致电。致欢迎词。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。2.集中(力量、意志等)于某个方面:致力。专心致志。3.达到;实现:致富。学以致用。4.招致;引起:致病。致癌。致残。5.以致:致使。由于粗心大意,致将地址写错。6.姓。7.情趣:兴致。景致。别致。有致。毫无二致。8.精密;精细:细致。精致。工致。
疾:1.病:疾病。2.痛苦;疼痛:关心群众的疾苦。痛心疾首。3.痛恨:疾恶如仇。4.快;迅速;猛烈:疾走。疾风。
“积劳致疾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。比如有人连续加班三个月,突然在某个清晨晕倒在工位上——这或许就是“积劳成疾”的现实写照。但为什么人们明知身体在报警,依然选择硬扛呢?
我们不妨想象一个场景: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,主动包揽了团队里最复杂的项目,每天熬夜到凌晨两点。三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开始频繁心悸,这才意识到“拼命”不等于“高效”。这时候他的疑问可能是:“工作重要还是健康重要?”其实问题本身就有陷阱——这两者本不该对立。真正需要解决的,是学会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。
有个真实案例很值得思考。某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曾坚持“工作必须百分百完美”的理念,连续五年没休过年假。直到某次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瘤,才突然醒悟:“原来身体不会和我讨价还价。”这个案例引出的核心问题是:我们在追求什么?当健康成为代价时,获得的成就真的值得吗?答案或许因人而异,但至少应该给自己留出思考这个问题的空间。
我注意到现代人有个思维误区:总把“忙”等同于“有价值”。有位自由撰稿人的经历特别有代表性。她同时接五个专栏写作,每天工作14小时,结果不仅文章质量下降,还患上了严重失眠。后来她把工作量减半,反而因为状态回升接到了更好的合作机会。这说明有时候“减速”反而能打开新局面。
预防积劳成疾的关键,在于建立对自身状态的觉察系统。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,人体也有自己的预警机制。当出现持续性疲劳、情绪低落或睡眠障碍时,这就是身体在发送维修工单。不妨试试这个简单方法:每周留出半天完全放空,观察自己的身心反应。你会惊讶地发现,适当的留白反而能让思维更清晰。
改变从来都不晚。有位55岁的会计师让我印象深刻,她在岗位上奋斗三十年后突然报名参加了绘画班。现在的她保持着工作日专心做报表、周末背着画板写生的生活节奏。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平衡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任何阶段都可以重新规划生活配比。重要的是保持对生命质量的持续关注,而不是等到健康亮红灯时才被迫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