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ī shè bǎi jiā
成语解释:窥涉:关涉,关系;百家:各种学术流派。指广泛地学习,多方地汲取
成语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薄葬》:“通人知士,虽博览古今,窥涉百家,条入叩贯,不能宙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窺涉百家
英文翻译:A glimpse of hundreds of schools
窥:1.从小孔或缝隙里看:管中窥豹。2.暗中察看:窥探。窥测。
涉:1.从水里走过去。泛指从水上经过:跋山涉水。远涉重洋。2.经历:涉险。3.牵连;相关:牵涉。涉及。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“窥涉百家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实在: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,就像逛超市时东看看西摸摸,最后挑到最合适的商品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招聘要求‘复合型人才’?”答案可能就藏在成语里——企业希望员工既能写代码,又能懂点设计,甚至能和客户聊心理学,这种“跨界”能力恰恰是“窥涉百家”的现实价值。
举个例子,小红是个自媒体博主,平时写科技文章,但最近她开始研究古典诗词,还在视频里用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形容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。评论区炸了:“没想到科技和古诗还能这么搭!”你看,这就是“窥涉百家”的魅力——不同领域的碰撞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知识这么多,学得过来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窥”的智慧。就像逛美术馆,不需要记住每幅画的创作年份,只要抓住色彩搭配的灵感。我认识个程序员,他每周抽两小时看建筑类纪录片,结果在设计软件界面时,居然用上了教堂穹顶的视觉引导原理。
不过要警惕“什么都懂点,什么都不精”的陷阱。有个朋友同时报了编程课、插花班和经济学网课,三个月后抱怨:“脑子像被五马分尸了。”这时候就需要“选择性窥涉”——先深耕主业,再像章鱼触角般向外探索。比如医生学点基础编程,能更快理解医疗AI的逻辑;老师懂点短视频剪辑,线上教学效果翻倍。
个人觉得,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“窥涉百家”更像是一种生存策略。去年帮客户策划活动时,我临时用上的星座知识和咖啡品鉴常识,竟让方案通过率提高了40%。这让我突然明白:知识没有无用功,就像乐高积木,单独看是碎片,组合起来就是惊喜。
下次当你看到别人把天文知识和市场营销结合得妙趣横生时,别惊讶——那不过是“窥涉百家”的日常演绎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,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像鸡尾酒一样摇晃交融,说不定哪天就能调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