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shǐ bǎi jiā
成语解释:经: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;史:史学,史书;百家:诸子百家之学。指各方面的学问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那诗书是本等,就是经史百家,也多涉猎过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各方面的学问
繁体字形:經史百家
英文翻译:A hundred schools of classics and history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史:1.历史:史学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有史以来。2.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。3.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(经史子集)中的第二类:史书。史部。4.姓。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成语"刻舟求剑"出自《吕氏春秋》,讲的是楚人坐船时剑掉水里,却在船舷刻记号寻剑的故事。试想,现代人拿着去年地图找新开的地铁站,是不是也像这个楚国人?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情况变化了,方法也要跟着变。
有人问:为什么"破釜沉舟"能成为励志成语?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,项羽带兵渡河后砸锅沉船,断绝退路。这就像创业者抵押房产创业,看似冒险,实则激发潜能。但要注意:背水一战前,先确保手中有真本事。
"纸上谈兵"总被用来讽刺空谈家。战国赵括熟读兵书却不会实战,这个案例给职场新人什么启示?我常跟实习生说:方案写得再漂亮,不如处理次客户投诉来得实在。理论要落地,得先沾点泥土气。
《论语》里的"见贤思齐"值得细品。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看齐,这比现代"别人家孩子"的攀比心态高明在哪?关键在于"思齐"是自我驱动的成长,不是被焦虑推着走。就像健身时关注自身进步,而非总盯着别人的杠铃。
成语"守株待兔"常被误解为单纯批评懒惰。宋人偶得撞树死的兔子,就天天守着树桩。换个角度看,这何尝不是创新者要警惕的路径依赖?就像传统企业守着过时的盈利模式,错把偶然当必然。
这些穿越千年的语言化石,藏着先人的智慧与教训。下次用"杞人忧天"劝人别瞎担心时,不妨想想:今天的"气候变化焦虑"算不算新时代的杞人忧天?或许,关键不在忧不忧,而在忧之后采取什么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