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pí lì bì
成语解释: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劳累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道傍田家》诗:“筋疲力敝不入腹,未议县官租税促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;指非常辛苦
繁体字形:筋疲力敝
英文翻译:Fatigue and exhaustion
筋:1.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:筋骨。2.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:青筋。3.肌肉的旧称。4.像筋的东西:叶筋。钢筋。
疲:1.身体劳累的感觉:疲乏。疲倦。疲劳。疲惫。疲敝。精疲力尽。2.懈怠,不起劲:疲塌。疲软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敝:1.破旧;破烂:敝衣。舌敝唇焦。2.谦辞,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:敝姓。敝处。敝校。3.衰败:凋敝。经久不敝。
“筋疲力尽”到底是个什么状态?举个例子:小王连着三天加班到凌晨,回家时连楼梯都爬不动,一头栽在沙发上嘟囔:“今天真是筋疲力尽了……”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,这个词不是简单的累,而是体力精神都被掏空的极限状态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现代人?看看健身房刚上完私教课的老李就知道了——他瘫在器械区擦汗:“这和年轻时搬砖的累法不一样,现在是浑身酸软使不上劲儿。”其实体力透支和脑力透支殊途同归,都会让人产生“身体被格式化”的错觉。
怎么区分“累”和“筋疲力尽”?试着回忆大学体测跑完1000米的感觉:普通累是喘着气还能走去买水,真正的筋疲力尽会让人直接躺在塑胶跑道上,连手机消息提醒都懒得抬手看。这种状态下,人的意志力就像只剩1%电量的手机,随时可能自动关机。
有人问:这种状态能避免吗?我观察办公室白领们发现,那些中午坚持午睡20分钟的人,下午开会时明显更有活力。就像手机充电宝原理,及时补充能量才能避免彻底断电。不过当代社会的工作节奏,确实让很多人不得不游走在“勉强支撑”和“彻底趴下”的临界线上。
最后看个温暖场景:新手妈妈哄睡哭闹的婴儿后,靠在婴儿床边的样子,完美诠释了这个成语的双重含义——身体累得像散架的木偶,但看着孩子熟睡的脸,心里又莫名生出继续坚持的力量。这种矛盾感或许正是人类既脆弱又坚韧的生动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