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fēng yǔ,jiàn shì miàn
成语解释:经过许多磨难,见多识广。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,见世面;这个风雨,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,这个世面,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生
繁体字形:經風雨,見丗靣
英文翻译:See the world through wind and rain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世:1.时代:近世。当世。2.人的一生:一生一世。3.一代传一代的:世医。世交。4.指有世交关系的:世叔。5.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:第十五世孙。6.世界;社会:举世无双。公之于世。7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。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“经风雨,见世面”这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小李刚创业时处处碰壁,资金短缺、客户流失,但他咬牙坚持。两年后公司步入正轨,他感叹:“要不是当初那些波折,哪能看懂市场规律!”这里的关键是经历困难后获得认知升级,就像暴雨过后空气更清新一样。
有人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风雨”比喻挫折?其实这背后藏着生活智慧。你看老张种了三十年地,常说“苗子经了霜才结得出甜果子”。他年轻时觉得这话夸张,直到自己种的西瓜被冰雹砸烂后重新补种,才发现抗逆性强的品种反而更畅销。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挑战,本质都是筛选机制。
职场新人常困惑:坐在办公室怎么“见世面”?隔壁部门的王姐给出活例子。她主动申请去高原建基站,缺氧环境下学会了用无人机巡检设备。回总部后不仅升了职,更关键的是掌握了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。所以说世面不在距离远近,而在是否突破舒适区。
我特别认同主动“找风雨”的思维方式。去年故意报名不擅长的演讲比赛,虽然上台时腿发抖,但硬着头皮完成后的收获远超预期——不仅治好了社恐,还发现即兴组织语言的乐趣。这种可控范围内的自我挑战,就像游戏里主动刷副本涨经验值。
最有趣的案例在菜市场。卖豆腐的刘婶大字不识,但二十年的摆摊经历让她练就了精准识人本领。她能通过顾客的眼神判断对方是砍价高手还是爽快买家,这种市井智慧里的世面,往往比书本知识更鲜活生动。毕竟人间烟火本身就是最大的学堂。
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想想海边的红树林。这些植物越是盐碱地长得越茂盛,它们的生存策略告诉我们:对抗逆境的最佳方式不是逃避,而是进化出适应机制。毕竟风雨不会提前打招呼,但准备好的眼睛总能发现新大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