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ì shēng xiě yǐng
成语解释:绘:描绘,描摹。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
成语出处:柳亚子《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》:“凡扬州十日之屠,嘉定万家之惨,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,烈士遗民之忠荩,皆绘声写影,倾筐倒箧而出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
繁体字形:繪聲冩影
英文翻译:Painting sound and shadow
绘:画:描绘。绘画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写:1.书写:写字。2.写作:写诗。3.描摹:写生。4.古又同“泻(xiè)”。
影:1.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影。花影。倒影。幻影。影壁。影响。影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影无踪。影影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影。含沙射影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2.形象:摄影(照相)。留影。剪影。影印。影像。3.描摹:影写。影抄。影宋本。4.指“电影”:影评。影院。影片。影视(电影和电视)。影坛。
“绘声写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描绘声音,刻画影像”,常用来形容文字或语言表达得极其生动逼真。比如:“他的演讲绘声写影,连窗外的风声都仿佛成了背景音乐。”这句话里,演讲者不仅传递了内容,更让听众通过想象“听见”了风声,画面感瞬间拉满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“绘声写影”的效果比单纯描述更打动人?答案藏在感官联动的魔法里。当作家描写“烤红薯的香气裹着糖霜,在冬夜里蜿蜒爬进路人的鼻尖”,我们不仅“看”到了场景,还“闻”到了甜香,“感受”到了温度。这种多维度刺激,就像给大脑装了个VR眼镜。
举个反常识的例子——描写安静其实更需要绘声写影。“月光泼在青石板上,连蟋蟀摩擦翅膀的沙沙声都听得真切。”这里用声音的细节反衬寂静,比直接说“非常安静”更有冲击力。就像画家留白的技巧,文字的“无声之处”反而需要更精巧的描写。
个人认为,在短视频泛滥的今天,绘声写影的能力反而更珍贵。当多数人习惯用镜头直接呈现时,能用文字让读者在脑海里自动生成画面的人,就像掌握了复古又新潮的魔法。试着把手机相册里的风景照用三百字描述出来,你会发现:有些细节,镜头反而拍不出来。
最后留给读者一个问题:下次遇到难忘的场景,是先掏手机还是先打开备忘录?或许两者之间,藏着属于你的文字炼金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