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ì shēng huì sè
成语解释:绘:指绘;描摹。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;深刻入微;非常生动、逼真。
成语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7回:“绘声绘影,能令阅者拍案叫绝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演讲等
繁体字形:繪聲繪色
英文翻译:hit off
绘:画:描绘。绘画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绘:画:描绘。绘画。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,短短几个字就能描绘出丰富的画面。比如“鸡飞狗跳”这个词,乍一听是不是立刻联想到混乱的场面?但到底怎么用它才合适?咱们先看个例子。
老张家昨天可热闹了。孩子打翻颜料罐,猫跳上桌子碰倒花瓶,狗叼着拖鞋满屋跑。老张边收拾边喊:“你们这是要把家拆了啊!”邻居探头一看,笑道:“嚯,这鸡飞狗跳的!”——你看,不用详细描述,四个字就让场景跃然眼前。
有人可能会问:成语用多了会不会显得刻意?其实关键在于自然。上周我在超市遇到个场景:结账队伍突然停电,有人摸黑往前挤,收银员大喊“别乱!守株待兔等着就行!”大伙儿噗嗤笑了,紧张气氛瞬间化解。用“守株待兔”批评插队行为,既幽默又精准。
再比如“画龙点睛”这个成语。同事做汇报时,最后加了张动态趋势图,领导当场夸他“这图真是画龙点睛”。比起直说“补充得很好”,成语不仅肯定了价值,还暗示了关键作用。这种表达就像给语言加了滤镜,让信息传递更高效。
不过要注意语境适配。上次听导游介绍古宅时说:“这院子当年可是门庭若市”,游客立刻脑补出车马往来的盛况;要是换成“这院子以前很热闹”,味道就淡了不少。可见成语就像调料包,撒对了地方才能提鲜。
语言本就是活的工具。我常觉得,用好成语就像在聊天时随手点亮小彩灯,既照亮主题又不刺眼。下次遇到合适场景,不妨试试看——说不定你的表达也会变得活色生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