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g shū zhī zǐ
成语解释:枢:门上的转轴;绳枢:用绳子系枢轴。形容生活贫穷的人或指贫苦人家子弟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陈涉,瓮牖绳枢之子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繩樞之子
英文翻译:Son of rope pivot
绳:1.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。2.特指木工用的墨线。引申指标准,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:绳墨。绳之以法。3.继续。
枢:1.门的轴:户枢不蠹。2.中心的或关键的部分:中枢。枢纽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“绳枢之子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。“绳枢”就是用绳子代替门轴,“子”就是后代,合起来形容出身贫寒的人。比如《史记》里记载陈胜起义时说:“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”,活脱脱勾画出寒门子弟的形象。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为什么用绳子做门轴?其实这就像现代人用废纸箱当床头柜,用饮料瓶种绿萝,都是物资匮乏时的生存智慧。我爷爷常说“破瓦罐熬出好汤”,物质条件固然重要,但人的志气才是关键。
举个现代例子:张华出生在西北山村,小时候连书包都是化肥袋改的。现在他研发的节水灌溉系统惠及千万农户,这不正是“绳枢之子”的生动写照?你看他办公室挂着的麻绳门轴模型,时刻提醒自己“起点低不是终点,关键看能不能转动人生这扇门”。
可能有人疑惑: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去年我在山区支教时,有个孩子每天走两小时山路求学,书包里装着自家腌的咸菜当午饭。看着她用树枝在沙地上演算数学题的样子,我突然明白——当代“绳枢之子”要突破的早已不仅是物质贫困,更是认知局限与机会鸿沟。
我始终相信,命运给的烂牌也能打出王炸。就像老家邻居王叔,年轻时在工地搬砖,空闲时就着路灯读夜校,现在成了建筑公司老板。他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,至今挂着当年磨破的劳保手套,说这是他的“绳枢勋章”。这故事告诉我们:困顿岁月留下的痕迹,终将成为人生最特别的勋章。
窗外的梧桐树正在抽新芽,这让我想起古人说的“寒门出贵子”。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“绳枢之子”,他们或许没有金钥匙开门,但能用坚持和智慧编织出通往理想的绳梯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或许我们都需要找回这种“麻绳拧出金腰带”的韧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