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ián
  • cáng
  • z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ián lǐ cáng zhēn

成语解释: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

成语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当日说知心,绵里藏针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

繁体字形:綿裏藏針

英文翻译:a ruthless character behind a gentle appearance

绵里藏针的意思

绵:1.丝绵。2.柔软:绵软。3.单薄:绵力。绵薄。4.连续不断:绵延。
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
藏:[cáng]1.隐蔽:躲藏。2.收存:藏书。[zàng]1.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:宝藏。2.佛教、道教经典的总称:道藏。3.西藏的简称:青藏公路。4.藏族。5.古又同“脏(zàng)”。

针:1.缝衣物用的工具,细长而小,一头尖锐,一头有孔或钩,可以引线,多用金属制成:绣花针。缝纫机针。2.细长像针的东西:松针。指南针。表上有时针、分针和秒针。3.针剂:防疫针。打针。4.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属针:银针。毫针。5.中医用特制的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体内医治疾病:针灸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绵里藏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矛盾,既柔软又尖锐,到底该怎么理解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同事小张总是笑眯眯地夸你“效率真高”,但下一句却是“难怪领导总把最难的活儿交给你”。这时候你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话是夸我还是暗示我吃亏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绵里藏针和普通批评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表面形式。就像妈妈边给你夹菜边说“多吃点,你看隔壁小王都练出八块腹肌了”,看似关心实则带着期待。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面子,又传递了真实意图,像包着天鹅绒的指南针,柔软却带着方向性。

工作中这种情况尤其常见。比如项目会议上,领导说“年轻人想法新颖是好事,不过咱们还是要多考虑实际情况”。前半句像棉花糖般松软,后半句却藏着“别太理想化”的潜台词。这时候需要像吃粽子那样,剥开层层竹叶才能尝到核心。

有趣的是,这种现象背后藏着语言智慧。就像古玩市场的行家看货,既要保护卖家的面子,又要精准传达意见。有次我在古董店听见买家说“这青花瓷胎质细腻,要是能配上原装木座就更好了”,实际上是在委婉指出底座是后配的。这种含蓄表达既维护了双方关系,又达成了沟通目的。

面对绵里藏针的表达,我们可以像拆礼物一样保持好奇。比如朋友说“你穿这件外套真有勇气”,与其生气,不妨笑着反问“你是说这颜色太跳了吗?”这种应对方式既化解了尴尬,又把藏在棉花里的针变成了沟通的桥梁。记住,语言就像双面绣,正面看是花团锦簇,翻过来才能看见交织的线头。

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智慧的表达艺术。下次听到看似温和却意味深长的话时,不妨放慢三秒钟,像品茶那样细细体会话语的多层滋味。毕竟,能听懂话中话,也是一种难得的处世能力。

绵里藏针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的话绵里藏针,我不由得暗暗心惊。
  2. 造句 他说话总是含而不露,绵里藏针。
  3. 造句 这号“老实人”,绵里藏针,整起人来心肠格外狠毒。
  4. 造句 硬汉不一定是外表的,意气风发是硬汉,绵里藏针也一样是,意志上的坚韧不拔、坚不可摧就是一个硬汉最内核的元素。
  5. 造句 他绵里藏针,与他相处一定要小心谨慎。
  6. 造句 她虽听说过绵里藏针,但用刺绣杀人却是闻所未闻。
  7. 造句 但是他余怒未消,也许他是第一次才认清曾小姐是如此绵里藏针,外柔中刚吧。
  8. 造句 笑里藏刀,绵里藏针,凌云指导员给人的感觉一向不是如此吗?嘴角勾起一抹笑容,小米轻轻叹口气,“指导员,好久不见了。
  9. 造句 这与书法的“绵里藏针”、“笔断意连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  10. 造句 作者以触笔生香的笔触;绵里藏针的语言;妙不可言的文笔;细腻描写的手法——为您构建了一个:框架立体大气;情节美轮美奂;构思出神入化;品质犹如天赐的文学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