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án jiā bù qīng
成语解释:缠夹:纠缠夹杂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,弄不清楚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孔乙己》:“外面的短衣主顾,虽然容易说话,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混乱
繁体字形:纏夾不清
英文翻译:unclear
缠:1.缠绕:缠线。用铁丝缠了几道。2.纠缠:琐事缠身。胡搅蛮缠。3.应付:这人真难缠,好说歹说都不行。
夹:[jiā]1.从两旁钳住:使劲儿夹住。2.两旁有物限制住,在两者之间:两山夹一水。夹峙。3.搀杂:夹生饭。夹杂。4.夹东西的器具:竹夹子。夹剪。卷(juǎn)夹。[jiá]1.两层的衣服:夹衣。夹被。2.古同“铗”,剑把子。[gā]1.〔夹肢窝〕腋下。2.(夾)[xiá]古同“狭”,狭窄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哎呦喂,这“缠夹不清”到底是啥意思?说白了,就是形容说话或做事绕来绕去、逻辑混乱,让人听得一头雾水。举个例子,比如老张开会时想解释新方案,结果东拉西扯半小时,最后大伙儿愣是没听懂他想表达啥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缠夹不清”嘛?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为啥总有人说话像打太极似的?其实啊,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都没想清楚核心问题。比如隔壁王婶劝儿子别熬夜,开口就是“熬夜伤肝、掉头发、影响找对象、将来生娃都不健康……”你猜最后她儿子记住啥了?大概率只记得“妈又在唠叨”。你看,重点被一堆杂七杂八的理由冲淡了,这不就白费口舌了吗?
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?我跟你说个小窍门:开口前先给自己三秒钟,心里默念“我要说的最核心就三点”。像上周我写项目报告,开头就列明白“目标用户、市场趋势、执行方案”,后面再怎么补充细节,框架始终清清楚楚。这就好比炒菜得先热锅再倒油,顺序对了才不粘锅嘛!
不过话说回来,“缠夹不清”也不全是坏事。有次看小区物业开会,业主们七嘴八舌提意见,从垃圾桶位置扯到宇宙黑洞,虽然过程混乱吧,最后居然碰撞出个垃圾分类新点子。所以说啊,适当的“缠夹不清”有时候能激发创意,关键看能不能在混乱中抓住主线。
依我看呐,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大家更需要“断舍离”式表达。就像收拾衣柜得定期清理,说话也得学会把冗余信息打包压缩。下次遇到别人绕圈子时,不妨试试这句:“咱捋一捋,您最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是?”保准能让对话立刻清爽三分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条绳子,用得好了能捆扎重点,用不好就变成缠死结。老祖宗造这成语真是妙,既提醒我们表达要利索,又暗示混乱中藏着转机。各位看官您品,您细品,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