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àn jiǎ lì bīng
成语解释:缮甲:修理铠甲;厉:磨砺;兵:武器。指作军事准备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敝邑恐惧慑伏,缮甲厉兵,饰车骑,习驰射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作军事准备
繁体字形:繕甲厲兵
英文翻译:Repair armour
缮:1.修补;整治:修缮。2.抄写:缮写。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砺”。4.古又同“疠”。5.古又同“励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提到“缮甲厉兵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盔甲和兵器。举个例子:“疫情初期,各国医疗团队连夜缮甲厉兵,从调配防护物资到培训医护人员,为即将到来的抗疫持久战做足准备。”这里既保留了成语中“备战”的本意,又贴合现代社会的特殊场景。
有人问:为什么用“缮甲厉兵”而不用“未雨绸缪”?其实这两个成语都强调提前准备,但“缮甲厉兵”更突出“系统性武装”的过程。比如某科技公司在新品发布前“全员缮甲厉兵,市场部推演发布会流程,技术团队反复测试设备稳定性”,这种集体行动的精密筹备感,是其他成语难以替代的。
我观察到,这个成语在职场中逐渐被赋予新内涵。某创业者在采访中提到:“我们花了三个月缮甲厉兵,从商业计划书到路演话术都设计了AB版方案。”这种把战略筹备比作军事行动的说法,既生动又暗含破釜沉舟的魄力,比单纯说“认真准备”更有画面冲击力。
有趣的是,日常场景也能找到活用案例。比如家长群里常有这样的对话:“孩子下周要参加机器人比赛,这几天全家总动员缮甲厉兵,爸爸负责编程调试,妈妈准备展示PPT。”这种将家庭协作比作军事筹备的幽默用法,反而让成语焕发出生活气息。
从个人经验看,过度强调“缮甲厉兵”可能陷入准备陷阱。曾有位设计师朋友为追求完美,在项目初期耗费大量时间“缮甲厉兵”,结果错失市场先机。这提醒我们:备战固然重要,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准备的“度”,毕竟实战才是检验准备的最终考场。
回到成语本源,它其实蕴含着“动态准备”的智慧。就像现代软件行业的持续迭代开发,团队既要保持“缮甲厉兵”的备战状态,又要具备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。某游戏公司的版本更新策略正是如此:每周储备三个备选方案,根据玩家反馈随时调整,这种灵活备战模式或许正是古老智慧的新演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