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ò mǎ lì bīng
成语解释: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准备战斗
繁体字形:秣馬厲兵
英文翻译:make active preparations for war
秣:1.牲口的饲料:粮秣。2.喂牲口:秣马厉兵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砺”。4.古又同“疠”。5.古又同“励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“秣马厉兵”这个词听起来像在说“喂饱战马,磨快兵器”,但它究竟能用在哪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隔壁老张的儿子要参加编程大赛,连续三个月每天练习到深夜,还拉着同学模拟比赛场景。这算不算“秣马厉兵”?当然算!他就像古代战士出征前反复检查装备,把每个代码漏洞都当成敌军来对付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又不用打仗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其实职场中的季度冲刺就是典型案例。市场部的小李为了新品发布会,提前两个月整理用户数据、设计宣传策略,甚至预演了十几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案。这种把“磨刀”精神用在商业战场的行为,恰恰证明了成语的现代生命力。
有意思的是,我观察到真正的高手往往把准备过程当作修行。朋友开的烘焙工作室,每次推出新品前都要做上百次口味测试。她说:“你以为我在准备卖蛋糕?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。”这种将“秣马厉兵”转化为自我突破的心态,或许比单纯准备更有价值。
准备是否越多越好?这里有个陷阱要当心。见过太多人把时间全花在“磨刀”上,结果错过了出击时机。就像我表弟考研时,资料收集了200G却迟迟不开始复习。所以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准备与行动的平衡,既要做足功课,也要懂得在恰当时候亮剑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为某个目标做准备时,是在重复机械劳动,还是在创造新的可能性?下次整理项目方案时,不妨把这个成语贴在电脑旁,提醒自己既要扎实备战,也要保持思维的锋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