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
成语解释: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。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。
成语出处:清 洪昇《长生殿 贿权》:“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,临阵偶然失利,情有可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
繁体字形:勝敗廼兵家常事
英文翻译:Winning or losing is a common business of soldiers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败:1.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(跟“胜”相对):战败国。立于不败之地。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。2.使失败;打败(敌人或对手):大败侵略军。3.(事情)失败(跟“成”相对):功败垂成。不计成败。4.毁坏;搞坏(事情):身败名裂。伤风败俗。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5.解除;消除:败毒。败火。6.破旧;腐烂:败絮。败肉。7.凋谢;枯萎:败叶。塘里的荷花都败了。8.败落: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。9.使败落:败家。
乃:1.是:失败乃成功之母。2.连词。于是:因时间仓促,乃作罢。3.副词。才:唯虚心乃能进步。4.文言副词。竟:乃至如此。5.文言人称代词。你;你的:乃翁(你的父亲)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常:1.一般;普通;平常:常人。常识。常态。2.不变的;固定的:常数。冬夏常青。3.时常;常常:常来常往。我们常见面。4.指伦常:三纲五常。5.姓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“胜败乃兵家常事”这句话,最早用来形容战场上的胜负无常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,曹操赤壁大败后仍能重整旗鼓,刘备虽得荆州却因夷陵之败元气大伤。但放到今天,这句话其实适用于所有竞争场景——考试结果不如意、项目被竞争对手超越,甚至游戏连输十局,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人生体验。
有人可能会问:总说“失败很正常”,那努力的意义在哪里?其实关键在于“常事”不等于“躺平”。就像职业棋手复盘败局时,绝不会说“反正输赢正常”就扔下棋子,反而会反复推敲哪步走错了。去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,某选手因碰撞痛失奖牌,三个月后的世锦赛就用更精妙的路线控制夺金,这种把失败当燃料的心态,才是成语的真谛。
我观察到现代人容易陷入两种极端:要么把偶然失利当成人生污点,要么用“胜败平常”当逃避借口。去年朋友创业失败,起初他总说“做生意哪有稳赚的”,直到有天突然醒悟:“承认失败是常事,才能冷静分析客户定位偏差”。现在他的二手书平台已经实现盈利,印证了“接受无常”与“主动改进”本就是一体两面。
职场中常见有趣现象:新人汇报方案被否,往往觉得天塌了;而资深员工会自然地拿出B方案。这种转变背后,正是把“胜败乃常事”内化成了一种应变思维。就像编程时遇到bug,老程序员的第一反应不是懊恼,而是兴奋——又发现一个需要优化的模块。
当我们说“输赢不重要”,真正想表达的是别被结果绑架判断力。马拉松跑者都懂,盯着计时器反而打乱呼吸节奏。重要的是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,因为下一个转弯处,可能就有逆风转为顺风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