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é
  • yòng
  • m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é yòng yù mín

成语解释:节约用度,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。

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指节约用度,使人民富裕

繁体字形:節用裕民

英文翻译:cut down annual expenditur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people

节用裕民的意思
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
用:1.使用:用力。用兵。公用。大材小用。2.费用:用项。家用。3.用处:功用。多少总会有点用。4.需要(多用于否定式):天还很亮,不用开灯。东西都准备好了,您不用操心了。5.吃、喝(含恭敬意):用饭。请用茶。6.引进动作、行为所凭借的工具、手段等:用笔写字。用老眼光看人。7.因此;因8.(多用于书信):用特函达。9.姓。

裕:1.丰富;宽绰:富裕。宽裕。充裕。余裕。2.使富足:富国裕民。3.姓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节用裕民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实在:节约用度,让百姓生活更宽裕。比如一家企业老板发现公司水电费太高,主动优化流程、更换节能设备,省下来的钱给员工涨了工资。员工钱包鼓了,工作积极性也更高,这就是典型的“节用裕民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,还需要刻意节省吗?”其实问题核心不在“省”,而在“用对地方”。某地政府曾缩减办公楼装修预算,把资金投入社区养老食堂,让独居老人每天吃上热乎饭。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操作,既控制了行政成本,又切实提升了民生福祉,正是成语的生动诠释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张阿姨每月拿到退休金后,会先存20%到教育基金账户,留给孙辈读书用。剩下的钱买菜时专挑应季蔬果,既便宜又新鲜。邻居笑她抠门,但去年她孙子考上大学时,账户里攒的钱刚好覆盖了学费。这种“细水长流”的智慧,本质上也是“节用裕民”在家庭层面的实践。
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谈“节用”不是要回到节衣缩食的苦日子,而是建立更清醒的消费观。就像年轻人流行“断舍离”,本质是减少非必要开支,把资源留给真正重要的事——可能是深造学习,也可能是支撑创业梦想。这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态度,让“裕民”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,更拓展到精神富足。

当企业把省下的广告费用于产品研发,当社区把节省的行政开支变成儿童游乐设施,当家庭把少买两件衣服的钱转为旅行基金,这些选择都在印证:会花钱比多花钱更重要。或许这就是“节用裕民”穿越千年的现实意义——它不仅是治国策略,更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生活哲学。

节用裕民的造句

  1. 造句 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
  2. 造句 在他们看来,节用裕民、材万物、养万民、兼利天下等功利结果,已成为“义”的实现和确证;换言之,真正的“义”,必须与现实的功利效果相联系。
  3. 造句 裕民街取自《荀子》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”等。
  4. 造句 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藏其余”。
  5. 造句 夫君子奚患乎无馀?故知节用裕民,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,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。
  6. 造句 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馀。
  7. 造句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,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关注民生,节用裕民,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,保障了重点支出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