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ǔ kǒu táo shēng
成语解释: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。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。也作“虎口余生”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朱砂担滴水浮沤记》第一折:“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腾腾再不消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
繁体字形:虎口逃生
英文翻译:have 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逃:1.逃跑:追歼逃敌。2.躲避:逃荒。逃学。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“虎口逃生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从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侥幸逃脱。比如有人描述自己遭遇车祸却只受了轻伤,可能会说:“当时车子都撞变形了,能虎口逃生真是万幸!”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成语,立刻让人联想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场景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生命危险的情况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职场中有人巧妙化解了重大失误,同事可能评价:“他这波操作简直是虎口逃生,差点就要被总部问责了。”这里巧妙拓展了成语的应用场景,用来比喻化解重大危机的能力。
我曾在登山时亲身经历过类似情况。当时在未开发的山路上突遇暴雨,脚下的泥土不断塌陷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种手脚并用寻找着力点、最终摸到安全地带的过程,完全配得上“虎口逃生”四个字。这种切身体会让我深刻理解到:所谓危险,往往就藏在看似平常的日常选择中。
成语背后的智慧更值得玩味。它既警示我们要对潜在风险保持警觉,又传递出绝境中的希望——就像故事里的武松虽然打虎成名,但若真有人能从虎口脱险,需要的不仅是勇气,更有冷静判断时机的智慧。这种双重启示,让这个古老成语在当代依然充满生命力。
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困境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再凶险的“虎口”也有逃生路径,关键在于能否在压力下保持清醒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天无绝人之路”,这种积极认知本身,往往就是破局的开端。